生意经 > 在线书籍 > 财富大家:直面经济人生 探访财富本源 > 第18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4)

第18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4)

李南:金雨时先生说过您是很勤奋的一个人,每年都会有书出版,这在其他专业作家看来也是非常了得。那么您每天勤于笔耕,是想用您的思想去影响您同时代的人乃至影响您的后人,还是说完全是自己的一种需要或追求一种满足感?

卢铿:都有。我最开始写文章也就在几年前。有时候是为了我们那本《华新国际》月刊,是他们需要我的文章。后来我逐渐开始意识到我的文章还有别的作用,比如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写作过程梳理我的思绪,借这个机会给自己学习的压力,同时也通过这个特殊方式宣泄我内心的一些思想,或者总结归纳出一些思想来。后来我发现我们许多同行,都是通过读我的文章在了解华新国际和了解我个人,我更感觉到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把写得比较杂乱的一些文章逐渐归回到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现在差不多每个月都写一篇文章,题目和主题内容都不同的文章,大概有6000~8000字吧,已经形成我的习惯。我每个月都写,就已经不只是给我们月刊用了,许多报刊、杂志也在使用。我觉得这些文章,通过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悟道,得出的很多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同行。

李南:当时“新住宅运动”推出的时候,您说您希望中国房地产业应该有一面旗帜出来,您是不是希望这面旗帜始终是擎在您的手里?

卢铿:我没有这个奢望,包括“新住宅运动”的提出我不认为是我个人的功劳,当时只不过是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许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东西使得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个工作而已。

骨子里面我很浪漫很理想,但是我做的事又很需要非常现实。

正因为你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所以你才孤独,也许这种孤独正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李南:有人这样评价您和冯仑,您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而冯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您怎么来看这种说法?

卢铿: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也许有这么一个状态。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骨子里面是一个比较浪漫和比较理想化的一个人,但是我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企业和现实的行业,以及我们这个企业的一些责任。所以骨子里面我很浪漫很理想,但是我做的事又很需要非常现实。

李南:有没有感觉说,您和其他的房地产大亨们联系得不是很紧密,而且您的风格跟他们也不太一样。

卢铿:有这种感觉,有这种感觉也是正常的,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孤独感。在某一方面,因为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是正的还是负的,他可能都有这种孤独感。

李南:您在房地产行业里有孤独感吗?

卢铿:有啊,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只是每个人感觉不同而已。

李南:那您的孤独感在于什么?是您的理想没人能够理解?或者说目标离现实还有差距?

卢铿:这种孤独感不一定是行业的孤独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思考的人,当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自己做的事和别人有一定的差异时,或者说在实现他的理想当中遇到障碍时,就很容易有孤独感。这个孤独感不一定能表现出来的,但是它存在,我曾经感受到这种孤独感,它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东西。后来我觉得没有什么,正因为你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所以你才孤独,也许这种孤独正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

李南:孤独是一种力量。

尽管卢铿从不主动提及他那深厚的家庭背景,但是人们还是把他和中国近代工业的伟人卢作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有着平实的外貌和理性的表达,但是人们还是把他当成一个新概念的创造者;尽管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影响力凌驾于企业的影响力之上,但是人们却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在他个人身上;尽管他工作作风细致绵密、踏实务实,但是人们却发现了他身上浓郁的理想主义甚至是浪漫主义色彩。就在这诸多的矛盾之中,卢铿依然执着于他的目标,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开始了新的旅程。

编导:曲丽萍

在我采访过的人物中,卢铿是很特别的一位。

我们的前期采访在周日进行,约好上午9点钟在酒店大堂见面,而我与李南9点整到大堂时,发现卢铿已经在那儿了,正与我们的摄像小周聊得很开心,原来他提前15分钟就到了,我们问他是否总是这么守时,他告诉我们,自己从来都是早到。

我们外拍的第一站是上海奥林匹克花园,上车时我们发现没有司机,原来开车的就是卢铿本人,我们今天拍摄全程都是由他来做向导和司机,这让我们很惊讶。在奥林匹克花园,我们看到设备一流的运动场馆没人利用时觉得非常可惜,告诉卢铿如果这些设备设在北京,那运动馆外会排成队,卢铿只是遗憾地摇摇头。在卢铿家中,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虽算不上是汗牛充栋,但是各类书籍也是应有尽有,主人的博学也可见一斑。我们在拍摄中如果有任何需要,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张照片,或者是一位采访对象,卢铿都立即打电话给他的秘书,把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我刚想说今天周日你的秘书可休息不成了,转念一想,卢铿自己不也在工作吗?

卢铿说自己喜欢上海,我问他最喜欢上海什么地方,他说上海富于活力、又迷人,同时还有文化底蕴,如果真的具体到哪一个地方,他说最喜欢通向外滩的那一条路,车行其上,仿佛就要冲进黄浦江,可是突然峰回路转,外滩的优美景色与古老建筑尽收眼底。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回来时我们恰好经过这条路,卢铿不再多言,我们也用心体会,眼前的路仿佛就是通向黄浦江,可是车子在高架桥上一转弯,果然别有一番新天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相关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尽快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