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在线书籍 > 财富大家:直面经济人生 探访财富本源 > 第16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2)

第16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2)

李南:这不很矛盾吗?一方面,您觉得有一个伟大的祖父,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样伟大的祖父使您反而受到别人的歧视,这样一种矛盾在您当时还很幼小的心灵当中是不是有很激烈的冲突?

卢铿:是啊。文革以后进了大学才逐渐地淡忘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逐渐开始感觉到自己祖父的那种光芒、光辉、光环。近几年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推进,人们对我祖父和他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才发现他更多光辉的东西。比如说他在辛亥革命和后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抗日战争等方面做了许多贡献,以及解放之后是他最先提出来公私合营,然后才重新认识他。最近有一本很著名的小说(一本评传),就是金雨时先生写的《紫雾》,记述和评价了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为我们民族所做出的许多杰出贡献。

李南:真是世事沧桑多变幻啊!您一直说祖父对您影响非常大,其实我们知道您跟祖父在一起的时间非常非常的短,您在两岁的时候祖父就已经去世了。

卢铿:应该只是说我祖父看见过我,我没看到过他。大概是我几个月的时候,祖父来看过我,因为那时候小,没有任何记忆。

李南:那么您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种影响最大的体现是在什么地方?

卢铿:我祖父留给我们的东西呢,真正我看得见的就是一张纸,就是他送给我学园艺的姑姑的一张纸,上面写着“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后来我们把这段话演绎成了华新国际的企业理念,就是“携手同创花园世界”。

卢铿善于打文化牌,不管是新住宅运动还是后来的新文化地产,从原来的私营企业家到现在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即使再做地产,卢铿,还是那个理想的卢铿,我们都可以嗅到他那独特的文化气息。炒作也好,做秀也罢,我们还是要敬佩他。毕竟用这样方式经商的人为数不多。

李南:“新住宅运动”这样的一个话题,其实现在谈来有一些陈旧了,因为提出来有4年时间了。作为它的倡导者回过头来想,这4年它的发展和现状您是不是满意?您觉得到底给我们消费者和普通人带来一些什么东西?

卢铿:在1999年、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时房地产行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大家都看见它很好的前景,但是又发现许许多多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对这个行业有许多思考,就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个行业的发展摆脱盲目、茫然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何更全面地发现问题和更完善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李南:您觉得您的企业从这样一个运动当中,有没有得到一些很实在的经济效益呢?

卢铿:我觉得新住宅运动的提出,使得当时的华新国际企业被推上了一个高位,人们都看着它。所以我们当时也有一个意图,就是制造一种压力把它抬到一个高位上,然后逼迫这个企业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文化理念的创新,这一点我相信是做到了。

我觉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复兴,最终会体现在文化上。

我觉得住宅、房地产这个产业,应该有比别的行业更加深重的文化创新使命。李南:你们这两年的产品,一直是体现了新住宅运动整体的一个脉络和思路。我知道现在又提了一个新文化地产,我感觉新住宅运动很神圣,是一个理想状态,而新文化地产似乎向商业价值上面更靠近了一步。您要用新楼盘的概念去诠释新文化地产,是不是说您在这个过程当中,理想和现实差距进一步缩小,或者使它更加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所依附的一个路径?

卢铿:新文化地产是在最近提出来的,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和素质的提高,在今天的上海北京及一些新的城市,人们对地产素质的追求在改变,人们不只是希望有一套住房,更重要的是探寻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

李南:地产一定要和这种很悬的文化概念等结合起来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内在动力吗?别的行业好像不太是这样的。

卢铿:其实文化是一个用得很广的一个词,同时许多人对它有不同的诠释理解。但是说白了文化就是一种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或者思维方式。我觉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复兴,最终会体现在文化上。而房地产又是一个最广泛地跟文化结合起来的一个行业,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的使命跟别的行业有些不同,因为它受到千家万户的关注,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同时又能够引起其他行业的变革更新,所以我觉得住宅、房地产这个产业,应该有比其他行业更加深重的文化创新使命。

如果作为区域文化群落的话,上海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群落。卢铿的经历是很丰富的,他生于香港,1950年随祖父一起回国,幼年在重庆长大,在四川当过工人,在东北读过大学,在武汉当过工程师。然后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从商生涯。而今天他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现在说他喜欢上海。

李南:您最喜欢的城市就是上海,为什么呢?

卢铿:我一直很喜欢上海,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如果作为区域的文化群落的话,上海无疑是中国文化群落中最优秀的。

李南:可上海文化当中有种说法是,上海很难产生企业家尤其是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上海的文化当中天生和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有冲突的一方面,所以我们看到上海大的企业家并不太多。

卢铿:这个可能有些历史的背景。我看过余秋雨写的《上海人》里边也提到一个观念,就是在上海你可以发现许多那种非常有才能的经理人,他们可能打工打到最高的国际水平,可以在许多国际大公司做CEO,但是上海缺老板,我觉得这是地域文化对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影响。有人写过一本关于人才分类的书,认为经理人和企业家确实是两类人,企业家需要一种精神或者一种素质,这种精神和素质就是说他应该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冒险。这方面的素质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讲,上海人相对要弱一点。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优点,就是做事非常认真、谨慎、讲信用、审美观念比较好,我觉得这正好是在新的移民潮当中,本地人和外地人融合产生上海文化素质的新基因,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李南:您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上海的移民吗?

卢铿:当然,我算新移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相关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尽快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