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安全:补短板与锻长板

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安全:补短板与锻长板

生意经 2020-12-21 08:2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在会议提出的2021年重点任务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在第二位。
 
  2020年是特殊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加速重构。此时将产业链安全作为重点任务,既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赛迪集团总经理兼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表示,中央近两年一直在提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的提升和现代化都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由大到强的必然转变。
 
  近几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迫使中国将产业链安全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华为芯片“断供”等暴露出中国在芯片制造环节的短板,“卡脖子”问题不解决,产业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和产品因种种因素“断供”不仅会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正常运行,也会使得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中国已非常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等电子设备出口价值占到行业收入的50%。一些传统行业,包括家具、家电、纺织品、小电器,出口也占到了行业总收入的20%以上。这些行业对外部贸易政策的变化比较敏感。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表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有针对性地在贸易和科技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发展思路,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的能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补齐短板”,就是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基础问题、“卡脖子”环节,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谈及解决“卡脖子”问题,厉克奥博认为应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积极研发,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包括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保护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国有经济也要积极参与,成为研发的主体之一。
 
  全球疫情的冲击,使多国认识到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重要性。秦海林表示,从贸易的角度出发,中国应扩大“朋友圈”,从与单一国家合作向与区域化经济体合作转变,如“一带一路”、东盟、欧盟等区域化经济体,东亚地区的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还要继续推进。
 
  中国解决产业链安全,并非所有环节都要本地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秦海林表示,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突破才是重点,其他环节更多是要全球化。
 
  其实,作为全球工业生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更有长板。面对此次疫情,中国快速控制住形势并实现复工复产,汽车、医药等行业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表示希望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之一。
 
  近年,中国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中国更具投资吸引力。从整体而言,中国三四线城市有着更多改进空间,长板可以更加坚固。
 
  秦海林认为,产业链重构也给了中国从跟随到参与规则制定的机遇。但这也是挑战,中国内部的改革步伐需要跟上外部贸易规则的调整。(完)
关注热点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产业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