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灸
【概  述】
    火针灸法是20世纪80年代中由我国安徽省针灸工作者创制出来的一种灸法之法。由于本法与传统火针操作不一样。用小号火针,仅剌及表皮、真皮,产生既小又浅的轻度灼伤,类似点灸法。故称火针灸法。本法报道的文章不多,治疗的病种还较少,使用的单位也有限。我们认为这一灸法还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必要总结完善。

【操作方法】
    火针灸法,一般用小型火针,在乙醇灯上烧红亮后以点剌法在所选穴区施灸。其具体要求为:
   
    1.点剌深浅分为三度,Ⅰ度约深1~1.5mm,Ⅱ度深为2~3mm,Ⅲ度深为5mm左右。
   
    2.点剌轻重,要求用力适度轻巧稳准。手法分快、中、慢三种。快剌为用力轻,一触即去,慢剌为停留时间稍长,用力稍重;中剌介于快慢剌手法之间。
   
    3.壮数计算。点剌一下为1壮,二下为2壮,以此类推。
   
    火针灸法,操作方法宜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每穴1~4壮,一般不超过5壮一穴。每日灸治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慢性病亦可隔日一次,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流行性出血热 、扁平疣、雀斑等病证。

【注意事项】
    1.要掌握火针法和火针灸法的差异,后者仅是浅层点剌,点到即止。不可时间过久或剌得过深。
   
    2.火针灸要求病人密切配合,尤其是在面部点灸或是用于小儿病人时。

【临床应用】
    1.流行性出血热
   
    取穴:主穴:阿是穴(位于背部,系压痛最明显处)。
   
    配穴:出血热早期加大推;腰痛少尿明显加阴交;脘腹闷胀、恶心呕吐加上脘、中脘 、下脘 ;神志昏蒙加百会;低血压加巨阙或至阳;口渴口苦加内关、复溜、阳陵泉;衄血、龈血及内脏出血加膈俞、血愁(第二腰椎棘突上),上部出血加尺泽、鱼际;下部出血加血海、三阴交;小便短少及尿血加列缺、照海。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一般选一穴点,不超过两穴点。配穴据不同症状及病变阶段而加用。
   
    主穴操作,采取熏灸疗。用特制熏灸器,内置艾卷段在穴位上熏灸,每次需灸1.5~2小时左右。配穴,采取火针代灸疗:所谓火针代灸,与传统火针操作不一样。仅刺及表皮、真皮,灸疮既小又浅。要求为:(1)点刺深浅分为三度,Ⅰ度约深1~1.5mm,Ⅱ度深2~3mm,Ⅲ度深5mm左右。(2)点刺轻重,要求用力适度,轻巧配穴各穴壮数如下。大椎5壮,阴交4壮,上中下脘均为5壮,百会5壮,内关、复溜、阳陵泉3壮,余用熏灸之法。如局部有红肿青紫、硬皮肿痛,亦可以火针代灸。
   
    熏灸与火针代灸可同用,亦可交替使用,熏灸每次以一穴为准,火针则不超过5壮一穴。每日灸治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度,疗效不佳者可配合针刺及三棱针刺血。
   
    2.面部美容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在针刺的面部局部进行乙醇常规消毒,仰卧或坐均可。一人固定患者头部,以免针刺时头摆动而误伤好肤。将乙醇棉球放在器具中,或用镊子挟乙醇棉球点火。将粗针烧红点灸刺斑、疣中心,病者略感疼痛,点刺后皮肤发红微肿,2日后变黑,l周后结痂脱落,肤色呈淡红色,2周后恢复常色。
   
    ① 雀斑分布太多者,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应分批点刺,先挑选最明显的灸刺20枚左右。1周结痂脱落后。再点刺第2批。再1周后点刺第3批。一般3次即可刺完,最多者可刺4~5次。每次点刺的不再复现。② 扁平疣,用火针依上法灸刺,可在1~2周  内自行消失。③ 寻常疣,中医称“枯筋箭”,“千日疮”,俗称“瘊子”。治疗时,将乙醇棉球点燃后,把粗针烧红灸刺在寻常疣根部。不到一min,寻常疣即脱落。再烧红针在根部点刺出现凹面,1周后结痂脱落长出新肤。④ 黑痣,一般不要治疗,唯个别长在面部最显处,且有多枚,影响美容者,方可制治。
   
    疗效:共治各类面部皮肤病85例。结果:雀斑20例,治愈18例,有效2例;寻常疣37例,全部治愈;扁平疣19例,治愈16例,有效2例,无效1例;黑痣9例,有效 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

【病案举例】
    1.流行性出血热
   
    巩××,男,30岁。发病3日入院。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颜面潮红,双目充血,腋下及前胸有出血点,腰痛难忍,端坐低头,双手抱腋呻吟,舌苔白腻秽浊,六脉沉细微弱,血压逐次下降至30/10mm汞柱,体温34.9℃,呕吐,上腹饱胀,尿量每日约500ml。治疗:先灸三阴交,30min后自觉热感透入腹腔,2小时后腰痛减可平卧。夜间再灸三阴交,次晨腰痛续减,尿量增至800ml,血压回升。但有吐意,厌食。遂改灸中脘,且续取三阴交四针,火针代灸,腰痛全止,尿量正常。因灸后思食,暴食过量,体温曾一度上升,取灸中脘得于控制,后未见反复,三日后痊愈出院。
   
    2.足跟痛
   
    蒋×,男,65岁。1988年7月初诊。左足跟痛半年,步履艰难。X片报告:跟骨骨刺。经某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治疗,屡服布洛芬、消炎痛、骨刺片、复方软骨素片等药未效。查:左足跟偏内侧压痛明显,左照海穴后斜下1cm处压痛。先以毫针,取左照海下(经验穴)、右手掌对应点治疗,每日1次,连续10次,症状虽缓解,但走路仍觉足跟痛。5日后。病人又来复诊。选阿是穴(足跟底部压痛点)化脓灸。此处皮肤角化硬厚,故以火针淬刺(刺4次,代替灸4壮),针眼外敷灸疮膏。3日后针眼化脓,2周后脓净结痂,足跟痛一并蠲除。观察2年,未见复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楣声: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79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87;7(4);15。
   
    [2]周楣声,等.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再次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0;10(3):35。
   
    [3]盛生宽。火针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中国针灸   1997;1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