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方
【ҩɫ】
取穴:大椎、合谷(双)。
    主治功能:外感发热,恶寒,无汗;又治寒战鼓栗,寒热往来。
    手法操作:用捻旋补泻法。
    方义:大椎为手足三里、督脉之会,总督一身阳气,主表。效能升阳,益气,退热,补虚。凡外感六淫之邪在于表里者,皆能疏解。配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效能疏散风邪,开关通窍。二穴相配,以出助阳,用捻旋泻法,可解表发汗,疏泄腠理,能得汗出,即可热退身凉。
    此二穴又能治寒战鼓栗,寒热往来。法当补大椎以振奋阳气,助阳御寒,泻合谷以疏泄解表,二者配合可调和营卫,固表解肌,即使症疾之寒栗鼓颔,寒热往来,只要提前施术,用之恰当,必有收获。二、取穴:人中,中冲(双),少冲(双)。
    主治功能:晕厥,昏迷,休克。
    手法操作:点刺出血,也可留针捻旋。
    方义:这三个穴均是急救穴中的重点穴。特别是人中,是人人皆知的,在没有针的情况下,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指甲去掐人中,作为急救的第一个动作,因此有针的话,当然把人中作为急救的首选穴。一则位置暴露,取穴方便,二则此处比较敏感,进针后可适当提插捻旋,加强效应,促使苏醒。某次取中冲(双),这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又是十宣穴之一,是开窍泄热的要穴。再取少冲(双),这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经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心与神志和脑的关系密切,因此具有开心窍、清神志、苏厥逆,泄邪热的比较广泛的作用。经过这三个急救穴的配合处理,如果是急性而比较单纯的晕厥、昏迷、休克,一般均能清醒过来。如是急性重病,脑血管意外,中暑高热等则需要一定时间,作多次针刺和对症急救处理,方能慢慢苏醒,不能操之过急,务须注意。
杨氏絮刺火罐疗法
    治疗工具:七星针、火罐。
    检查方法:<灵枢·周痹》曰“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肤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chi坚转引而行之。”在病变部位和有关经脉循行路线上作循摸按压,凡有敏感点(视之或有血络,色变,扪之或有硬结,或有索条状物,压之或酸或痛,或引胸膺,或放散至胁肋,或麻木不仁、灼热刺痛等现象)出现时,这就是气滞血瘀郁结的反应点。当有颈胸腰椎等骨质病变时均须X光摄片或CT检查。
治疗常规:根据颈、胸、腰椎病变的部位不同,先作治疗常规,由颈项发际向下,分别督脉,侠脊之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之脉,分线分段叩打。颈椎病变自发际向下打到风门穴水平;胸椎病变自大椎穴向下打到胃俞水平;腰椎病变自悬枢穴向下打到腰俞水平;最后自脊椎沿肋间叩打到腋下线。
叩刺手法:
    常规叩刺:先中间后旁边,均匀地由上而下,叩刺间距约0.5-1公分。
    重点叩刺:①轻叩手法:对虚而脉陷空者,压酸压麻等喜按者,用轻叩手法,只及皮肤轻微叩打,每点叩击60-80次,结合拔火罐吸出汁沫稠液,取“揩摩分间”, “令无肉分”“以泻分气”之意,体现“刺卫者调气”之经旨。②重刺手法:对大络之血结而不通者,色变者,硬结,索条状物,压痛拒按者,麻木刺痛灼热者,用重刺手法,重叩加压,刺穿皮肤,适量出血,每点重刺100-120次,结合拔火罐吸出瘀血凝块,取“令可以泻热出血”之意,体现“刺营者出血”的经旨。
    疗程:每周1-2次(个别可以隔日一次,被皮肤耐受程度而定),每10次为一疗程,休治二周(在休治期间,如继续好转者,可适当延长到休息壹月)如症状未消失者,继续作第二疗程,依法施治,必有收获。
    适应症:专治气滞血瘀所引起的顽痹固疾,如颈,胸,腰椎骨质增生(含骨刺形成或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肩关节周围炎粘连,顽固性面瘫,复发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肱骨上髁炎,股外侧皮神经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