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特卖
生意经 > 智库 > 采购与贸易百科 > > 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发展

相关词条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明确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并将它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非常迅猛,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5.6%。

  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之后,全国多地涌现起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就有包括沿海、中部、沿边的十余个地方把申报自贸区列入年重点工作。

  截至2014年1月22日,已经有12个地方自贸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进入到多部委联合调研的阶段。包括浙江、广东、天津、苏州、无锡、山东、辽宁、河南、福建、四川、合肥、广西、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地方均把申报自贸区列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2]

  2015年2月24日非洲三大区域经济体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预计将于今年5月合作启动非洲最大自由贸易区,以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3]

  发展特点

  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由贸易区发展逐渐呈现以下特点:

  自由贸易区 相关图片数量不断增加

  最典型的是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迅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刺激对外贸易发展,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到1980年,全美的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已达199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

  功能趋向综合

  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早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管理不断加强

  各国的自由贸易区在初创时由于条件不同,功能各异,管理水平也相差较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发展,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自颇具特色的管理体制。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机构权威性非常强。四国对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成立经联邦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投资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有权审批项目立项。特别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与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极富特色和成效,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第三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

  产生发展原因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有其深刻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1.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内国家易于就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并产生实效。同时,自由贸易区大多富有成效,也激发了更多国家参加自由贸易区。

  2.就地区或邻近国家而言,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邻近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具有人员往来与物流便利、语言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等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邻近国家和地区间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来扩大和加深经济合作以获得互利双赢的效果,其效果比参加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利益要更明显一些。

  3.在加入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缔结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推动各成员国内的经济结构改革,从而可以借助更多外力来推进国内改革。

  4.20世纪90年代一再发生的地区性经济危机的教训,也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证明,在同一地区国家之间,危机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响也更为强烈。因此,加强地区内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