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特卖
生意经 > 智库 > 供应链百科 > >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前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前景

相关词条

  我国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基本已经确立,“横向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已初步具备了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供应链部门的职能仅仅限于管理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能力,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做支撑。我国企业的计算机化集成生产、条码技术应用、库存自动化管理已经初具水平,但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流于肤浅,实行EDI的企业为数不多,网上定购在我国远没有普及,整体环保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承担环保成本的能力有限。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开发,装配先进环保设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些都将成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处在萌芽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

  1.观念的障碍

  。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推广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牺牲环境,先发展才能后治理。很多企业都广泛采用末端治理,就不可必免地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负担。

  2.制度的障碍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且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收益,使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存在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往往得不到遵循。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目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局部或阶段,若供应、制造、销售、消费中某一子系统没有达到与环境相容的要求,则不能实现绿色制造。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

  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其一,绿色供应链强调供应链成员实现知识创新。只有在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利用新的知识、技术与新的资源,才能彻底抛弃传统的“末端”环境治理方式,而实施“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因此,知识流成为继传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后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供应链结构模型不能满足供应链内的知识创新:供应链成员创新收益往往不能完全内部化而归创新者所有,使供应链成员缺乏创新的激励;供应链成员实现了有效的知识创新,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其创新成果的扩散。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的共享效率,新的设计、新的工艺很可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各成员间顺利实施;其二,传统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用户,对产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基本不作考虑,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运动,而绿色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均为双向运动。返回物流通过回收处理的方式使资源得到再利用,“绿色”信息与知识流在各个子系统中双向运动使创新得以实现,环境相容原则在各个子系统得到遵循;其三,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只包含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行,各国企业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应该包括T,Q,C,S,E(环境),即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产品成本、尽可能好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小的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