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特卖
生意经 > 智库 > 电商百科 > > 从法律的角度看P2P可能遇到的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看P2P可能遇到的风险

相关词条

  (一)监管与约束乏力

  金融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是被政府严格监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类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和公司应当在依法获得金融许可证和相关授权后才能踏入经营金融业务的门槛,尽管P2P网贷方兴未艾,经营其的机构和公司却还未被明确纳入其中。目前我国的P2P网贷公司基本只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在并未获得金融许可证和相关授权的情况下便开设借贷业务。由于缺乏监管,部分P2P公司也有可能涉及洗钱、套现、赌博和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投资者知情权保护不足

  由于网络自身具有的虚拟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投资者难以判断P2P网贷平台所提供信息的真伪,包括P2P网贷公司和贷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抵押物和担保物的真实情况等。虽然百度曾试图通过v认证等方式创造自身体系中的诚信环境,但毕竟势单力薄效果一般。这些信息缺乏来自官方或权威机构的审核与确认,同时我国也没有类似美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投资者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护。

  (三)法律关系不明确

  抛开互联网外衣,P2P网贷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并不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可以看出,P2P网贷公司是居间人,而投资者和借款人是委托人。投资者和借款方的关系也无外乎借贷关系。

  但是现实情况要复杂不少,大部分P2P网贷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承诺在借款方违约的情况下用自有资金垫付本息,那么这些网贷公司可以被当作居间人及借款方的保证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担保合同对所涉及的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定金合同的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而目前的P2P网贷公司往往只是以类似广告的方式进行担保宣传,担保合同和借贷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值得怀疑。部分网贷公司还宣传与他人合作,但也未出具与所谓合作商的真实担保合同。所以在遇到现实风险的时候,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存疑。

  (四)利息过高不受法律保护

  P2P网络平台本质上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 倍,否则视为高利借贷行为,超出法定限额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例如,2013年6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为6.00%,其4倍为24%;六个月以内(含6 个月)贷款利率为5.60%,其4 倍为22.4%。五花八门的P2P网贷公司用高收益赚足了噱头,然而它们的承诺能否变成受法律保护的真金白银还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五)个人金融信息不安全

  P2P网贷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很多关于借贷双方的金融信息,这些公司往往没有金融业务经营资质,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相关金融信息管理制度。各方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依然在制定中,投资者们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金融相关信息并不安全。

关键词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