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并发症
【概述】
 
    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休克、哮喘、支气管肺炎、呃逆、腹胀、尿潴留及术后疼痛等。其中有些可参照有关章节治疗。这里只重点介绍术后疼痛和术后腹胀的针灸之法。
    一、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疼痛的情况因手术种类和部位而异。一般于术后2日~3日内比较明显。
    在5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运用针刺止术后疼痛,并体会到针刺不仅有迅速的止痛作用,而且对术后烦躁、头痛、恶心呕吐等亦有较好效果[1,2]。综合各地发表的文章看,虽然身体各部位手术都有,但以针灸止肛门术后痛为多。术后痛的针灸平均止痛率在95%左右。
    二、术后腹胀
    本症系指胃肠等脏器的平滑肌因术后不同程度麻痹所产生的腹部胀满。多发生于腹腔、盆腔、腹后壁和脊柱等手术后。
    针灸对本症有较好效果,在50年代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泌尿科以及阑尾、胃肠等各种手术的术后腹胀治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针灸可促进肠管的蠕动,多能在数小时内排气,有些病人虽未觉肠道蠕动,针后也常觉轻松。另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具有一定疗效。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术后疼痛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头颈部痛:合谷、养老;胸部痛:合谷、内关、孔最;腹部痛:足三里、中脘、三阴交;肛门痛:束骨、然谷。
    2.治法
    头颈胸腹部痛,于上穴深刺得气后,以提插捻转手法快速运针1分钟~2分钟,留针;或接通G6805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中强刺激。留针或通电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肛门术后痛,令患者职仰卧位,以无齿镊夹持皮内针一枚,在束骨穴赤白肉际针尖向足根与皮肤呈50度角刺入3分,然后用胶布连针尾包敷24小时后出针。如效不显,可加然谷穴,法同上。
    3.疗效
    共治207例,头颈胸腹痛者105例,有效率为98.1%;肛门术后痛者102例,有效率为97.1%[3,4]
    (二) 耳针
    1.取穴
    主穴:阿是穴、耳根透穴。
    配穴:皮质下、肺、神门。
    阿是穴位置:指手术切口在耳廓相应部位的敏感点。
    2.治法
    主穴针刺,配穴压丸刺激。先在耳廓探得阿是穴,进针后以捻转手法,持续强刺激1分钟;如痛不止,复以2寸~3寸长的毫针l~2根,由外生殖器穴刺入。自上而下经尿道、外鼻等穴,直透至目1穴,提插捻转,行强刺激,使患者耳部出现明显的胀、痛。上二穴均可留针1小时~2小时,据疼痛缓解情况,中间运针2~3次。配穴于去针后压丸,治法见前。
    3.疗效
    约60例,有效率在90%左右[5]
    (三)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神门、肝、阿是穴。
    配穴:呕逆加耳中,高血压加肾上腺。
    阿是穴位置:手术切口在耳廓相应部位之敏感点(下同)。
    2.治法
    主穴均取,据症加配穴。以王不留行子贴敷。按压5分钟~10分钟,每隔30分钟按压1次,计2~3次。之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或在痛时按压。
    3.疗效
    以本法治疗各类术后痛(包括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痔手术等)137例,结果:显效107例,有效21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93.6%[6~8]
    (四)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切口周围之经穴、阿是穴。
    2.治法
    按循经取穴原则选择通过切口的或手术所涉及的经络上的针感较强的穴位或阿是穴。将盐酸布比卡因先稀释为0.25%浓度,加入肾上腺素,使二者浓度比例为1:40万。常规消毒后以5ml注射器吸取药液,快速刺入,待有针感后提插数次,回抽无血,注入药液,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注入药物2ml(含量5mg),总量不超过15mg。
    3.疗效
    共观察102例(包括前颅窝手术、上颌手术、甲状腺手术等14种手术),结果术后止痛Ⅰ级(病人安静,基本不痛)53例;Ⅱ级(病人尚安静,有轻微疼痛,可休息好)33例,Ⅲ级(疼痛较明显,但可耐受)12例,Ⅳ级(疼痛剧烈不能耐受)4例,总有效率为96.1%[9]
    (五)腕踝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上1、上2、上3;(2)下1、下2
    2.治法
    第一组用于甲状腺术后止痛,第二组用于妇科手术术后止痛,其中下1用于剖腹产术后,子宫及卵巢手术则二穴均取。令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1.5寸30号毫针呈3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放平,沿皮下朝向心方向徐缓进针1.2寸~1.4寸,以患者无疼痛或不适感为宜,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1小时~2日。
    3.疗效
    100例妇科手术(剖腹产术、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及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止痛,显效9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10];84例甲状腺手术术后止痛,显效31例,有效4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9%[11]
    术后腹胀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足三里、中脘。
    配穴:内庭、商丘、内关。
    2.治法
    仅取主穴,效不佳时酌加1~2个配穴。快速进针,针尖指向病所。得气后。令病人深呼吸数次,继而行捻转提插,中等刺激强度。留针15分钟~30分钟。与此同时,中脘穴加用艾卷回旋灸,至皮肤潮红。足三里穴亦可作穴位注射,每穴注入新斯的明0.25mg。
    3.疗效
    共观察130例(次),有效率在82.8%~100%之间[12~16]
    (二)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神阙。
    2.治法
    敷药制备: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末过120目筛,用适量凡士林调膏备用。先将脐部洗净拭干,把适量药膏涂于纱布上,稍烘热贴于穴区,24小时换贴1次。
    3.疗效
    以此法治疗阑尾术后腹胀患者,结果,出现肛门排气时间为16小时~40小时,平均23小时,而对照组为41小时[17]。表明本法有较好的效果。
    (三) 其他措施
    可配合腹部松节油热敷。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贺××,女,32岁,医师。1983年4月6日初诊。
    主诉:腹痛伴伸腰困难2年余。
    病史:患者1981年做阑尾炎手术后发现腹痛,不能伸腰,不能仰卧,不能提物,自觉是一种牵拉性疼痛。在医院检查为阑尾炎术后肠粘连。随即做手术以解除粘连,但术后腹痛仍未减轻,咳嗽行走疼痛加剧,甚至行走时常须以手按小腹,骑车迈腿时疼不能忍。
    检查:平卧伸直位时呈痛苦貌,心肺无异常,慢性病容,右中下腹处可见约9cm长之手术瘢痕。以手触压腹部疼痛反应(+),以手提拉切口瘢痕组织疼痛剧烈。舌质暗,苔白腻,两脉弦数。
    诊断:术后肠粘连。
    治则:行气破瘀,舒通经络。
    取穴:阿是穴。
    治法:采用滞针提拉法。方法是:进针后当针尖刺至腹壁与肠管粘连处时行滞针手法,然后轻轻提动针柄,患处即有明显疼痛与牵拉感,此时应继续单向捻针,把针滞紧,并同时以左手食指用力按压进针处皮肤,然后用右手猛提针柄,左手同时弹起但不离开皮肤,病人急呼,则已将粘连处撕脱,此即为滞针提拉法。经用上法治疗,起针后,再将刀口处皮肤提拉,牵引痛消失,腰部亦可伸直。
    3日后如前法复针1次,以防再次粘连。并嘱针后常做体操运动。1年后随访,患者已恢复正常。
    (师怀堂医案)
    医案二
    阿迈德,男,26岁,职业军官。于1963年4月25日初诊。
    主诉:左上肢外侧面、肩背及左头面等部烧灼痛半年余。
    病史:患者1962年抗法战争受伤致左尺桡骨与肘关节粉碎性骨折而行眩骨下段截肢术,术后伤口愈合尚好。拆线后,伤口疼痛加重,并伴有火燎似烧灼感,疼痛部位逐渐扩大,累及臂肩和头面部,继而扩展至同侧半身。曾请诸多国外医家诊治,予局部麻醉、镇静、止痛等诸多方法治疗,均无效。因疼痛剧烈,准备再度手术,恐无效,遂求针治。
    检查:痛苦面容,面色潮红,身体消瘦,左上肢阳侧面、肩背及左头面部压痛明显。
    诊断:术后伤口烧灼痛。
    治则:行气活血,清热止痛。
    取穴:肩髃、肩贞、肩外俞、风门、大椎、风池、率谷、翳风、太阳。
    治法:轮流取用上穴。运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出针时摇大针孔。每日针刺2次,1周后改为每日针刺1次,治疗25次后,疼痛全部消失,痊愈.
    (张家声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培生.针灸疗法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56;4(2):107
    [2]沈文翰.针灸治疗手术后疼痛的初步总结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58;6(2):1169
    [3]中山医学院附属华南肿瘤医院第三病区.新针治疗手术后症状.新医学,1971;8:36
    [4]周云鹏等.埋针治疗肛门手术后疼痛观察.中医杂志,1980;21(5):49
    [5]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56
    [6]戴新娟.94例术后耳压止痛疗效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2):42
    [7]马文超等.耳穴压豆治疗痔术后疼痛.中国肛肠病杂志,1989;9(1):42
    [8]武和平等.按压耳穴治疗术后切口痛50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7;6(1):11
    [9]宋德富.盐酸布比卡因穴位注射应用于手术后镇痛102例临体观察.中国针灸,1990;10(4):22
    [10]车宗贵等.腕踝针对妇科术后止痛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4;13(4):170
    [11]钱新建等.腕踝针用于甲状腺术后止痛84例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82
    [12]杨文质.针刺治疗五项手术后并发症的初步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9;(5):462
    [13]李济民等.针灸疗法在妇产科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1959;(1):8
    [14]张沛川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手术后腹胀的初步报告.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78
    [15]王学中.针刺治疗术后腹胀2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学报,1983;(1):36
    [16]游志红.针刺治疗阑尾炎术后腹胀疗效观察.中医药学报,1983;(1):36
    [17]龚旭初等.桂黄膏敷脐对阑尾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