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百科 > 除痰软坚
除痰软坚列表
  • 小茴香(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 【别  名】     小茴、谷茴、谷茴香、香丝菜、怀香(江西),小香(青海)。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行气止痛,健胃散寒。
    【临床应用】     可用于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胃寒疼痛、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3~10g。
    【注意事项】
  • 牛黄(洞角科动物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
  • 【别  名】     丑宝,天然牛黄。
    【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凉。清热解毒,镇惊祛痰。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胂瘤,如颅脑肿瘤、肿瘤脑转移、淋巴肉瘤、黑色素瘤、肝癌。     常与朱砂、菖蒲、远志、羚羊角粉等配伍治疗痰热壅滞的颅脑肿瘤和肿瘤脑转移。     常与黄药子、昆布、浙贝母、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毒留经的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     常与黄连、山栀、大黄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肝阴耗损的中晚期肝癌。     此外,还适用于高热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狂躁、痰涎壅盛、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每日0.15~0.4g。一般配成丸、散剂,亦可随汤冲服。
    【注意事项】     与麝香、没药、乳香等配合制成的牛黄醒消丸,对癌肿溃疡、疼痛亦有消肿止痛作用。
  • 牛蒡子(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果实及根。)
  • 【别  名】     恶实、蝙蝠刺、大力子、鼠粘子、万把钩、老母猪耳朵。
    【性味功效】     种子:味辛、苦,性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临床应用】     牛蒡子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制剂治疗肺癌、大肠癌及其他转移性癌,发现有癌肿消失或缩小的现象,并能延长生存期。     本药也用于热毒壅盛、气血瘀结的咽喉部肿瘤。     此外,还常用治疗感冒、咽喉红肿、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湿疹等。
    【用法用量】     内服,果实5~10g,根10~15g。
    【注意事项】
  • 水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菖蒲的根状茎。)
  • 【别  名】     香蒲(上海、江苏、福建),臭菖蒲(上海),凌水档、十香和(福建),白菖蒲(各地),剑(叶)菖蒲、大(叶)菖蒲(四川、湖北),臭草(北方各省)。
    【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温。开窍化痰,辟秽杀虫。
    【临床应用】     可用以治疗胃癌、肺癌、子宫颈癌等。     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痰涎壅闭、神志不清、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日服3~4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 瓜蒌(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果实。)
  • 【别  名】     栝楼(《神农本草经》),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神农本草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珀(《广雅》),天瓜(《尔雅》),泽姑、黄瓜(《名医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大圆瓜(山东),写瓜、吊瓜(浙江)。
    【性味功效】     味甘、微苦,性寒。润肺祛痰,滑肠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肺癌、纵隔肿瘤及胃癌、各种中晚期肿瘤。还可用于乳腺癌。     常与浙贝母、前胡、石韦、白毛藤、夏枯草等配伍治疗气滞不宣、肺气壅遏、痰火互结的肺癌、纵隔肿瘤。     常与火麻仁、生地、知母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出现阴液耗损、津枯肠燥者。     此外,还适用于肺热咳嗽、胸闷、心绞痛、便秘、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10~3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龙茶(茄科茄属植物龙葵的全草。)
  • 【别  名】     天茄子(陕西、浙江、内蒙、福建),黑天天(东北),野辣椒(江西),山海椒(贵州),乌疔草、七粒扣(福建),黑姑娘(河北),淖海-乌珠玛(内蒙古),苦葵,黑茄子,野葡萄。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肺癌、膀胱肿瘤、喉癌、声带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     常与白英、半枝莲、鱼腥草、蒲公英等配伍治疗痰湿壅盛的肺癌。     常与木通、泽泻、茅根、扁蓄等配伍治疗湿热积聚、下注膀胱的膀胱肿瘤。     常与大青叶、山豆根、蜀羊泉等配伍应用于郁火上炎的喉癌、声带癌。     此外,还适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每日10~1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血,过量可致中毒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扩大、神经错乱,甚至昏迷,用时须加注意。
  • 寻骨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全草。)
  • 【别  名】     白毛藤,猴耳草(河南),猫耳朵(江苏、河南),黄木香、毛香、毛风草、穿地筋、猪耳朵(江苏),鹅婆娘(湖南。
    【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临床应用】     可用于多种肿瘤,如用于痰热恋肺、肺气壅滞的肺癌,气血瘀阻、湿滞经络的骨肿瘤或肿瘤骨。     本品还用宫颈癌、食管癌、肝癌等。     此外,还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3~10g。
    【注意事项】
  • 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或同属动物的贝壳。)
  • 【别  名】     左牡蛎、海蛎子壳、左壳。
    【性味功效】     味咸、涩,性微寒。敛汗,固精,软坚,制酸。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胃癌、甲状腺腺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      常与白芍、菱冬、鳖甲、三白草等配伍治疗瘀毒蕴结、肝阴耗损的肝癌。     常与玄参、浙贝母、昆布、海藻等配伍治疗痰火胶结的甲状腺腺瘤。     常与煅瓦楞、海蛤壳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的中晚期肺癌。     此外,还适用于自汗,盗汗,淋巴结核、遗精、崩漏带下、胃酸过多、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抽搐等。
    【用法用量】     每日15~50g,生用或煅用。生用宜先煎。
    【注意事项】
  • 苦杏仁(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杳的种子。)
  • 【别  名】     杏仁(《本草经集注》)、杏核仨(《神农本草经》)。
    【性味功效】     味苦,性温,有小毒。止咳,平喘,宣肺润肠。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贲门癌。此外,尚可治疗咳嗽气喘、大便秘结等。
    【用法用量】     内服3~9g。
    【注意事项】
  • 珍珠母(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除去角质层煅烧而成。)
  • 【别  名】     真珠母、明珠母。
    【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平肝潜阳,定惊明目。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及鼻咽癌等肿瘤。     常与野菊花、生牡蛎、生地、丹皮、赤芍等配伍治疗热毒内蕴、耗损肝阴的肝癌。     常与牡蛎、玄参、麦冬、地骨皮生甘草等配伍治疗肝郁化火、口干津少的鼻咽癌。     此外,还适用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抽搐惊痫、头痛、目疾、高血压病等。
    【用法用量】     每日10~6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高良姜(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的根状茎。)
  • 【别  名】     风姜(《全国中草药汇编》),膏凉姜(《本草经集注》),雷州高良姜(《证类本草》),蛮姜、佛手根、良姜、小良姜(广东、广西)。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温中,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近用干脾胃虚寒、瘀血凝滞、胃气上逆的食管、胃肿瘤。     此外,还常用于治疗脘腹寒痛,胃寒吐泻噎膈反胃,食滞、瘴疟,冷癖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3~10g。
    【注意事项】
  • 海蛤壳(帘科动物青蛤的贝壳。)
  • 【别  名】     海蛤、蛤壳、文蛤、蛤蜊皮。
    【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清热利湿,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     可用于抗肿瘤治疗。此外,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6~10g。
    【注意事项】
  • 夏枯草(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花果穗。)
  • 【别  名】     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铁色草(《本草纲目》),棒柱头毛(《中国植物志》),棒槌草(《中药志》),棒头花、白花草(河北),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江苏),灯笼草(江苏、四川),锣锤草、东风、牛牯草、地牯牛、广谷草(湖南),古牛草、土枇杷、金疮小草、羊蹄尖(四川),大头花(浙江),牛低头(河南),丝线吊铜钟(广东),毛虫药(广西),夏库菜(藏语)。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清肝火,散郁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胆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淋巴肉瘤、乳房肿瘤、纵隔肿瘤等。     常与野菊花、蒲公英、白芍、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疗瘀血壅滞、日久化热、肝阴耗伤、肝火上炎的肝胆肿瘤。     常与黄药子、天龙、牡蛎、浙贝母、僵蚕等配伍治疗痰凝气滞、痰火郁结的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淋巴肉瘤和纵隔肿瘤等。     常与王不留行、八月札、青皮、枸橘李等配伍治疗肝失疏泄条达、肝经气郁凝结的乳房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头目眩晕、目赤肿痛、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腮腺炎、痈疖肿毒等。
    【用法用量】     每日6~3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治疗甲状腺腺瘤、纵隔肿瘤等,一般用的剂量较大,是正常剂量1~2倍。
  • 深绿柏(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
  • 【别  名】     石上柏、岩青(四川),金龙草、龙鳞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扁柏、过路蜈蚣(《浙江药用植物志》),梭罗草、地梭罗(贵州),山扁桕、水柏枝(广西)。
    【性味功效】     味甘,性凉。消肿软坚,驱风解毒,止血生肌及抗癌。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肺癌、鼻咽癌、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等。据临床报道,用全草制成的片剂、注射剂或煎剂治疗鼻咽癌、肺癌及喉癌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各处肿瘤热毒壅盛,症见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舌红及肿瘤并发感染者。     此外,对上感、肺炎、肝硬化也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每日15~50g,或鲜品25~50g,与其他药配伍煎服。“治癌片”(佛山制药厂生产)为本品提炼加工而成,生片含原生药3g,每次7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     本品对化疗、放疗敏感的肿瘤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体积小的肿瘤疗效较好,与化疗、放疗同用有协同作用。
  • 僵蚕(蚕蛾科昆虫家蚕虫因感染淡色菌科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全体。)
  • 【别  名】     白僵蚕、僵虫、天虫。
    【性味功效】     味辛、咸,性平。祛风痰,镇惊,化痰。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颅脑肿瘤,咽喉部肿瘤、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淋巴转移、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肺癌等。     常与天麻、钩藤、代赭石、全蝎、远志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痰蒙清窍、肝风内动的颅脑肿瘤。     常与牛蒡子、山豆根、马勃、薄荷等配伍治疗风痰上扰,痰气交阻的咽喉部肿瘤。     常与黄药子、贝母、夏枯草、昆布等配伍治疗痰气凝滞、痰热互结的甲状腺腺瘤、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等。     此外,还适用于急性惊风、痉挛抽搐、头痛、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失音、皮肤搔痒、丹毒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临床上常与蜈蚣、全蝎等配伍,治疗肿瘤以及其他腹部肿块压迫所致的疼痛,有一定疗效。
总数: 15   页次: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