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
【ҽ】
案一、耳鸣案
    王××,男,21岁。
    初诊:1964年10月6日初诊
    三年前因跌仆伤及头部,当时曾昏迷二、三分钟。二年前踢球时又撞伤头部,迄今终日头昏作胀,记忆力减退。半年前理发时头部受冷风吹袭,自后经常耳内风鸣,兼有眩晕,听力未减,曾经西医五官科检查,据称“阴性”。舌质淡红,脉弦,太冲、太溪脉大小相仿。症由髓海不足,宗脉空虚,为风邪所袭,正邪相击,以故鸣响不已。治拟疏通经气,以宁听神。
    处方:听宫-,双  听会-,双  翳风-,双  中渚双  侠溪-,双
    手法:捻转手法  留针五分钟
    二诊:治疗后自感轻快,惟劳累后仍感眩鸣。脉来弦滑,舌苔薄润。病系肝肾两亏,风邪袭于少阳宗脉之分所致,本在少阴厥阴,标在阳明少阳,治拟标本同调。奈久病正虚,疗治非易,除治疗外,宜多调养。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听宫-,双听会-,双中渚-,双侠溪-,双
    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三诊:又针治三次,针后能保持二、三天效果,过后耳鸣又增,头晕亦加,甚时视物模糊,针已见效,但未巩固,再从前治。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听宫-,双听会-,双中渚-,双侠溪-,双
    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四诊:针刺十四次以来,精神渐振,耳鸣时轻时重,鸣声转细。脉濡细,舌苔薄滑,质淡嫩。少阳气火渐降、风邪渐清,唯肝肾不足,精气不能上济于耳,再从培补肝肾入手。
    处方:肝俞+,双肾俞+,双翳风±,双听会-,双太溪+,双曲泉+,双合谷+,双    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五诊:迭投培补肝肾,疏泄少阳引阳明精气上济之法,睡眠渐酣,耳鸣减轻。脉转缓,舌苔薄滑,再拟前方续治,手法同前。
    六诊:疗效渐趋稳定,睡眠良好,脉舌无变化,再宗前法。
    处方、手法同上。
案二、耳聋
    范××,女,29岁。
    初诊:1963年5月24日
    近二月来,左耳失聪、左颞颅部胀痛,时有眩晕,夜寐多梦,纳谷不香,舌胖苔薄,切脉弦数,太冲大于冲阳,颔厌大于太溪。症系肾水不足,肝胆之火浮越,挟痰浊乘袭清空之窍而致。治宜滋水柔肝,熄风开窍。
    处方:翳风-,左  听会-, 左  听宫-,左  颔厌-,左  丝竹空-,左 中渚-,左  太冲-,双  太溪+,双
    手法:捻转补泻
    二诊:经针治,头痛大减,耳聋亦轻,颔厌脉静,唯太冲仍大于冲阳,舌胖苔薄,再拟前法续进。
    处方:翳风-,左  听会-,左  颔厌-,左  丝竹空-,左  中渚-,左 太冲-,双  肾俞+,双
    手法:捻转补泻
    三诊:头痛如啄,左耳听觉减而复增。脉弦滑,舌胖苔薄白。治拟前法以观其效。
    处方:颔厌-,左  听宫-,左  听会-,左  翳风-,左  风池-,右  中渚-,左  太冲-,双  太溪+,双
    手法:捻转补泻
    辅助治疗:耳聋左慈丸二两,每日早晚各服二钱,温开水下。
    结果:三诊后病人再未来,于6月3日随访。谓前针治三次,并服药丸后,耳聋头痛已愈。
案三、失眠
    李××,男,33岁。
    入寐艰难,已有半载,症情忽作忽止,近月尤苦,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此由肾水亏虚,心阳独亢,为施壮水制炎,交通心肾之法。
    处方:心俞,双  肾俞+,双  神门-,双  三阴交+,  双
    手法:心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提插补泻,不留针。
    二诊:夜寐少安,然易惊醒,它症亦见改善,舌红脉细,仍予原治加减。
    处方:厥阴俞  ,双  肾俞+,双  神门-,双  三阴效+,  双内关-,双太溪+,双
    手法:厥阴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内关  太溪
    手法:提插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睡,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眠,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耳鸣已除,口干心烦亦失,术后未有遗精,但尚乏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再以交通心肾之法治疗之,佐以调补脾胃,益血养神,以图巩固。
    处方:内关-,  双  神门-,双  三阴交+,双  脾俞+,双  足三里+,    双  太溪+,双
    手法:提插,不留针
案四、水肿
    徐××,女,54岁。
    肿由下肢而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溲短涩,渐延腹面浮肿,神倦肢冷,脘闷腹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是因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处方:肺俞+,双  脾俞+,双  肾俞+,双  气海+,水分
    手法:脾俞、肾俞(提插捻转,留针加温)
    气海(提插不留针)
    水分(熨灸5~10分钟)
    二诊:灸后小便增多,遍身水肿已去其半,脘闷腹胀也告缓减,仍有便溏,小溲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已应手,仍以原方出入。
    处方:肺俞+  脾俞+  肾俞+  气海+  阴陵泉+  水分
    手法:阴陵泉±、双(留针加温),其他穴位不留针;水分仍按上法。
    三诊:小溲通利,遍身浮肿基本消失,胃纳已旺,腹胀告和,二便正常,精神见振,舌质略淡,苔薄白,再以温阳和土为治。
    处方:脾俞+双  肾俞+,双  气海+  足三里+,双
    手法:足三里(提插、捻转,留针加温)
    气海(提插,留针加温) 脾俞、肾俞(不留针)
案五、遗尿
    王××,男,14岁。
    夜间熟睡梦如厕,未有无遗之夜,症情已阅十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与他辈同嬉,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系由脾肾二虚,固摄无权,当以补肾健脾,培本缩泉为治。
    处方:肾俞,双  膀胱俞,双  肺俞,双  关元+,足三里+,双
    手法:肾俞、膀胱俞、肺俞,米粒灸,各七壮。
    关元、足三里,提插补泻、温针。
    二诊:遗尿已间日而作,面尚少华,精神稍见好转,饮食有增,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肺肾,健脾胃之法,而达塞流固本之图。
    处方:肺俞,双  膀胱俞,双  关元+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肺俞、膀胱俞,米粒灸,各七壮。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提插补泻,温针。
    三诊:针灸兼施后已连续五夜未见尿床,面转红润,饮食渐增,精神振作,舌淡,脉细,症已奏效,再以补肾健脾,佐以升阳益气。
    处方:百会  大椎  中极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百会、大椎、中极,米粒灸、各七壮。
    足三里、三阴交,提插补泻,温针。
    四诊:病者已无梦无遗尿,纳谷香,面色红,脉软,舌苔正常,仍宗上法,以善其后。
    处方:心俞+,双  关元+  气海+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提插补泻,温针。
案六、胃痛
    邱××,男,64岁。
    初诊:1964年8月18日,1961年5月因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而在松江人民医院施行总胆管引流术(胆囊未切除,有否结石不详),术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手术后腹痛发作依旧,每遇饮食不节,即引起上腹部当胃而能,平时两胁胀痛,头昏乏力。脉濡细,舌质暗红,苔白腻。甲木犯胃,湿浊中阻,治拟疏泻少阳,化湿和胃。
    处方:胆俞-,双  阳纲-,阳陵泉-,双  内关-,双  足三里+,双
    手法: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
    根据上方,每周针治二次,脘腹隐痛渐减,胃纳亦增,惟大便仍日行一、二次,此乃脾阳不振,中焦运化失司,肝胆之气横逆所致。自第七诊后,于原方基础上再加肝俞-,脾俞+。至第十诊时,大便、食欲均已正常,胁痛得除,乃结束第一疗程而嘱调治休养。
案七、脑震荡后遗症
    吴××,男,29岁。
    初诊:1959年9月24日,1955年后脑及肩背部被木棍击伤,昏迷,住院八天,诊断为脑震荡,以后留有头痛眩晕,视力减退,夜寐不安等症状,脉弦滑,舌质红,治拟疏泄清空,滋水降火。
    处方:风池-,双  百会+  上星+  丝竹空-,双  行间-,双  复溜+,双  神门-双
    手法:提插捻转。
    二诊:9月28日,针刺后诸恙改善,视力亦见好转,寐仍多梦,脉来弦滑,仍宗上治。
    处方:风池-,双  上星+  丝竹空-,双  行间-,双
案八、小脑桥脑萎缩症案
    何××,男,34岁。
    初诊:1964年9月29日,走路不稳,已历四年,时有头痛眩晕,两目远视昏糊,目珠不活,偶有震颤,并有复视,行履常向右侧倾斜,饮食易呛,精神疲乏,烦躁不宁。无四肢震颤,二便不利等症,经×医院诊断为“小脑桥脑萎缩”,而来针灸治疗。诊得舌胖,苔薄黄,寸口虚细而数。病系肝肾两亏,风阳上越,久病之体,势必气阴两亏,经多方治疗,目前尚属稳定,但终属缠绵之疾,决非旦夕间可能奏功,治拟补肾柔肝,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双  太溪+,双  足三里+,双  行间-,双 昆仑-,双  委中-,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二针:1964年10月6日,头晕略轻,下肢行履少力,针刺后觉有热气上下窜动,余症如旧。脉细数,苔薄白,治再宗前,加太溪,-,双,手法同前。
    三诊:1964年10月10日,针后效果不甚明显,诸症如旧,治法宗前方加减。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足三里+,双  委中-,双
    四诊:1964年10月13日,针刺后两足渐见有力,略有眩晕,近来风邪犯肺,鼻塞打嚏,咳嗽时作,精神疲乏,治宜两顾。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双  外关-,双  列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五诊:1964年10月20日,13日针治后病势顿觉减轻,行履情况良好,不须扶杖而行,脉舌如前,再拟原法。
    处方:风池-,双  肾俞+,双  外关-,双  列抽-,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六诊:1964年10年24日,步履较佳,唯眼球震荡增加,再拟原法。
    处方:上方加睛明-,双
    七诊:1964年11月7日,迭投培补肝肾,升清降浊之法,眩晕渐趋好转,下肢行履较稳,举足有力,不扶杖能步行一公里多,视力仍感模糊,间有复视,脉象细数,舌苔薄滑,二便正常,病久势笃,正气不足,肝肾两亏,症状尤著,再拟前法出入。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  复溜+,双  太溪+,双  风池-,双  行间-,双  光明-,双  曲泉+,双  阳陵泉-,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八诊:1964年11月17日,针治以来,病情明显好转,下肢行履已较有力,尤以左侧更为明显。每次针后2~3天内症状好转较显著,视力仍较差,有复视。脉细数,舌质淡,中有裂纹,苔薄腻。再拟培补肝肾,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  丝竹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足三里-,双  太溪+,双  光明+,双  太冲+,双  行间-,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针丝竹空时,感觉足底有热气窜动)。
案一、耳鸣案
    王××,男,21岁。
    初诊:1964年10月6日初诊
    三年前因跌仆伤及头部,当时曾昏迷二、三分钟。二年前踢球时又撞伤头部,迄今终日头昏作胀,记忆力减退。半年前剃头时头部受冷风吹袭,自后经常耳内风鸣,兼有眩晕,听力未减,曾经西医五官科检查,据称“阴性”。舌质淡红,脉弦,太冲、太溪脉大小相仿。症由髓海不足,宗脉空虚,为风邪所袭,正邪相击,以故鸣响不已。治拟疏通经气,以宁听神。
    处方:听宫-,双  听会-,双  翳风-,双  中渚双  侠溪-,双
    手法:捻转手法  留针五分钟
    二诊:治疗后自感轻快,惟劳累后仍感眩鸣。脉来弦滑,舌苔薄润。病系肝肾两亏,风邪袭于少阳宗脉之分所致,本在少阴厥阴,标在阳明少阳,治拟标本同调。奈久病正虚,疗治非易,除治疗外,宜多调养。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听宫-,双听会-,双中渚-,双侠溪-,双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三诊:又针治三次,针后能保持二、三天效果,过后耳鸣又增,头晕亦加,甚时视物模糊,针已见效,但未巩固,再从前治。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听宫-,双听会-,双中渚-,双侠溪-,双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四诊:针刺十四次以来,精神渐振,耳鸣时轻时重,鸣声转细。脉濡细,舌苔薄滑,质淡嫩。少阳气火渐降、风邪渐清,唯肝肾不足,精气不能上济于耳,再从培补肝肾入手。
    处方:肝俞+,双肾俞+,双翳风±,双听会-,双太溪+,双曲泉+,双合谷+,双    手法:捻转、提插  不留针
    五诊:迭投培补肝肾,疏泄少阳引阳明精气上济之法,睡眠渐酣,耳鸣轻减。脉转缓,舌苔薄滑,再拟前方续治,手法同前。
    六诊:疗效渐趋稳定,睡眠良好,脉舌无变化,再宗前法。
处方、手法同上。
案二、耳聋
    范××,女,29岁。
    初诊:1963年5月24日
    近二月来,左耳失聪、左颞颅部胀痛,时有眩晕,夜寐多梦,纳谷不香,舌胖苔薄,切脉弦数,太冲大于冲阳,颔厌大于太溪。症系肾水不足,肝胆之火浮越,挟痰浊乘袭清空之窍而致。治宜滋水柔肝,熄风开窍。
    处方:翳风-,左  听会-, 左  听宫-,左  颔厌-,左  丝竹空-,左中渚-,左  太冲-,双  太溪+,双
    手法:捻转补泻
    二诊:经针治,头痛大减,耳聋亦轻,颔厌脉静,唯太冲仍大于冲阳,舌胖苔薄,再拟前法续进。
    处方:翳风-,左  听会-,左  颔厌-,左  丝竹空-,左  中渚-,左 太冲-,双  肾俞+,双
    手法:捻转补泻
    三诊:头痛如啄,左耳听觉减而复增。脉弦滑,舌胖苔薄白。治拟前法以观其效。
    处方:颔厌-,左  听宫-,左  听会-,左  翳风-,左  风池-,右  中渚-,左  太冲-,双  太溪+,双
    手法:捻转补泻
    辅助治疗:耳聋左慈丸二两,每日早晚各服二钱,温开水下。
    结果:三诊后病人再未来,于6月3日随访。谓前针治三次,并服药丸后,耳聋头痛已愈。
案三、失眠
    李××,男,33岁。
    入寐艰难,已有半载,症情忽作忽止,近月尤苦,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此由肾水亏虚,心阳独亢,为施壮水制炎,交通心肾之法。
    处方:心俞,双  肾俞+,双  神门-,双  三阴交+,  双
    手法:心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提插补泻,不留针。
    二诊:夜寐少安,然易惊醒,它症亦见改善,舌红脉细,仍予原治加减。
    处方:厥阴俞  ,双  肾俞+,双  神门-,双  三阴效+,  双内关-,双太溪+,双
    手法:厥阴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内关  太溪:提插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睡,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眠,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耳鸣已除,口干心烦亦失,术后未有遣精,但尚乏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再以交通心肾之法治疗之,佐以调补脾胃,益血养神,以图巩固。
    处方:内关-,  双  神门-,双  三阴交+,双  脾俞+,双  足三里+,    双  太溪+,双
    手法:提插,不留针
案四、水肿
    徐××,女,54岁。
    肿由下肢而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溲短涩,渐延腹面浮肿,神倦肢冷,脘闷腹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是因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处方:肺俞+,双  脾俞+,双  肾俞+,双  气海+,水分
    手法:脾俞、肾俞(提插捻转,留针加温)
    气海(提插不留针)
    水分(熨灸5~10分钟)
    二诊:灸后小便增多,遍身水肿已去其半,脘闷腹胀也告缓减,仍有便溏,小溲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已应手,仍以原方出入。
    处方:肺俞+  脾俞+  肾俞+  气海+  阴陵泉+  水分
    手法:阴陵泉±、双(留针加温),其他穴位不留针;水分仍按上法。
    三诊:小溲通利,遍身浮肿基本消失,胃纳已旺,腹胀告和,二便正常,精神见振,舌质略淡,苔薄白,再以温阳和土为治。
    处方:脾俞+双  肾俞+,双  气海+  足三里+,双
    手法:足三里(提插、捻转,留针加温)
    气海(提插,留针加温) 脾俞、肾俞(不留针)
案五、遗尿
    王××,男,14岁。
    夜间熟睡梦如厕,未有无遗之夜,症情已阅十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与他辈同嬉,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系由脾肾二虚,固摄无权,当以补肾健脾,培本缩泉为治。
    处方:肾俞,双  膀胱俞,双  肺俞,双  关元+,足三里+,双
    手法:肾俞、膀胱俞、肺俞、米粒灸,各七壮。
    关元、足三里,提插补泻、温针。
    二诊:遗尿已间日而作,面尚少华,精神稍见好转,饮食有增,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肺肾,健脾胃之法,而达塞流固本之图。
    处方:肺俞,双  膀胱俞,双  关元+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肺俞、膀胱俞、米粒灸,各七壮。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提插补泻,温针。
    三诊:针灸兼施后已连续五夜未见尿床,面转红润,饮食渐增,精神振作,舌淡,脉细,症已奏效,再以补肾健脾,佐以升阳益气。
    处方:百会  大椎  中极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百会、大椎、中极、米粒灸、各七壮。
    足三里、三阴交,提插补泻,温针。
    四诊:病者已无梦无遗尿,纳谷香,面色红,脉软,舌苔正常,仍宗上法,以善其后。
    处方:心俞+,双  关元+  气海+  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
    手法:提插补泻,温针。
案六、胃痛
    邱××,男,64岁。
    初诊:1964年8月18日,1961年5月因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而在松江人民医院施行总胆管引流术(胆囊未切除,有否结石不详),术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手术后腹痛发作依旧,每遇饮食不节,即引起上腹部当胃而能,平时两胁胀痛,头昏乏力。脉濡细,舌质暗红,苔白腻。甲木犯胃,湿浊中阻,治拟疏泻少阳,化湿和胃。
    处方:胆俞-,双  阳纲-,阳陵泉-,双  内关-,双  足三里+,双
    手法: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
    根据上方,每周针治二次,脘腹隐痛渐减,胃纳亦增,惟大便仍日行一、二次,此乃脾阳不振,中焦运化失司,肝胆之气横逆所致。自第七诊后,于原方基础上再加肝俞-,脾俞+。至第十诊时,大便、食欲均已正常,胁痛得除,乃结束第一疗程而嘱调治休养。
案七、脑震荡后遗症
    吴××,男,29岁。
    初诊:1959年9月24日,1955年后脑及肩背部被木棍击伤,昏迷,住院八天,诊断为脑震荡,以后留有头痛眩晕,视力减退,夜寐不安等症状,脉弦滑,舌质红,治拟疏泄清空,滋水降火。
    处方:风池-,双  百会+  上星+  丝竹空-,双  行间-,双  复溜+,双  神门-双
    手法:提插捻转。
    二诊:9月28日,针刺后诸恙改善,视力亦见好转,寐仍多梦,脉来弦滑,仍宗上治。
    处方:风池-,双  上星+  丝竹空-,双  行间-,双
八、小脑桥脑萎缩症案
    何××,男,34岁。
    初诊:1964年9月29日,走路不稳,已历四年,时有头痛眩晕,两目远视昏糊,目珠不活,偶有震颤,并有复视,行履常向右侧倾斜,饮食易呛,精神疲乏,烦躁不宁。无四肢震颤,二便不利等症,经×医院诊断为“小脑桥脑萎缩”,而来针灸治疗。诊得舌胖,苔薄黄,寸口虚细而数。病系肝肾两亏,风阳上越,久病之体,势必气阴两亏,经多方治疗,目前尚属稳定,但终属缠绵之疾,决非旦夕间可能奏功,治拟补肾柔肝,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双  太溪+,双  足三里+,双  行间-,双 昆仑-,双  委中-,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二针:1964年10月6日,头晕略轻,下肢行履少力,针刺后觉有热气上下窜动,余症如旧。脉细数,苔薄白,治再宗前,加太溪,-,双,手法同前。
    三诊:1964年10月10日,针后效果不甚明显,诸症如旧,治法宗前方加减。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足三里+,双  委中-,双
    四诊:1964年10月13日,针刺后两足渐见有力,略有眩晕,近来风邪犯肺,鼻塞打嚏,咳嗽时作,精神疲乏,治宜两顾。
    处方:风池-,双  丝竹空-,双  上星-,双  外关-,双  列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五诊:1964年10月20日,13日针治后病势顿觉减轻,行履情况良好,不须扶杖而行,脉舌如前,再拟原法。
    处方:风池-,双  肾俞+,双  外关-,双  列抽-,双  肝俞+,双  肾俞+,双  太溪+,双  太冲+,双  阳陵泉-,双  昆仑-,双
    六诊:1964年10年24日,步履较佳,唯眼球震荡增加,再拟原法。
    处方:上方加睛明-,双
    七诊:1964年11月7日,迭投培补肝肾,升清降浊之法,眩晕渐趋好转,下肢行履较稳,举足有力,不扶杖能步行一公里多,视力仍感模糊,间有复视,脉象细数,舌苔薄滑,二便正常,病久势笃,正气不足,肝肾两亏,症状尤著,再拟前法出入。
    处方:肝俞+,双  肾俞+,双  复溜+,双  太溪+,双  风池-,双  行间-,双  光明-,双  曲泉+,双  阳陵泉-,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
    八诊:1964年11月17日,针治以来,病情明显好转,下肢行履已较有力,尤以左侧更为明显。每次针后2~3天内症状好转较显著,视力仍较差,有复视。脉细数,舌质淡,中有裂纹,苔薄腻。再拟培补肝肾,升清降浊。
    处方:风池-,双  风府-  丝竹空-,双  肝俞+,双  肾俞+,双  足三里-,双  太溪+,双  光明+,双  太冲+,双  行间-,双
手法:提插捻转,不留针(针丝竹空时,感觉足底有热气窜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