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损伤
【概述】
    针刺损伤膀胱,现代有关报道极少,然而古代医家则颇有这方面教训:“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灵枢·刺禁篇》)。而在临床上实际发生并不少。我们在临床中也遇到过此类事故。


【损伤原因】
 
    一、穴位原因:空虚的膀胱近似锥体形,可分为尖、底、体三部。膀胱尖细小,朝向前上方。膀底朝后下方,近似三角形,其上外侧角有输尿管末端穿入膀胱内。膀胱尖和膀胱底之间的部分为膀胱体。当膀胱充盈时,类似卵圆形。
    只有在膀胱充盈时,针刺才可能伤及。因为空虚的膀胱全部位于小骨盆内,膀胱顶一般不超过耻骨内联合上缘,但在充满时,可不同程度上升,高出耻骨上缘以上,甚至与前腹壁最下部接触。
    在充盈时易导致损伤的穴位:中枢、关元、曲骨、水道、归来等。
    由于小儿的膀胱平时即高出于骨盆上方,贴近腹前壁,故较成人更易于发生损伤。
    二、病理原因:在尿潴留或其他因素致膀胱过度胀大,或因膀胱本身有结核或肿瘤等病变时,针刺易发生误伤。


【临床表现】
 
    一、轻症:损伤轻微,仅刺伤粘膜或肌层,以局部出血、水肿为主。表现为:下腹部不适,膀胱区坠痛、腹胀等。
    二、重症:多处刺伤或贯通性损伤,导致出血及尿液渗漏。表现为:下腹疼痛,并伴有直肠及会阴部下坠感,腹胀,下腹部压痛,腹肌紧张,排尿困难及明显的血尿。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腹膜炎。


【预防方法】
    在针刺下腹部穴位时,应先令患者排净尿液。
    小儿患者,应特别注意操作,下腹部穴位不可针刺过深,不宜大幅度提捣。一般不要多留针。尿潴留病人,因膀胱内压较大,更要小心从事,在针刺下腹部穴位时,要求平刺透穴。


【处理方法】
 
    轻症:多可自行恢复,不需作特殊治疗,必要时,给以对症治疗。
    重症:及时给以镇静、止痛、止血及输液等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可先置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外渗尿液。如上述方法无效,应改用手术止血、引流及修补膀胱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