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智库 > 经济百科/税收知识
  •            中国封建社会职官名,为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演变为管理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的职官。秦及汉初,始置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西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大司农秩为中两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
    关键字:
  •            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商税的征收机构,设于地官之下。周代商税比较复杂,对市廛坐商课税由廛人专管。廛人征收的商税分为“五布”:(l)絘布,为列肆之税,即在行肆坐卖货物的商税,同后来的商税;(2)唿布,管理货物出入的衡量,同后来的牙税;(2)质布,对违反商业票证规定的商人
    关键字:
  •            又称“条鞭法”、“类编法”、“明编法”、“总赋法”等。明代中后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暴动此起彼伏。为缓和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官吏中一些头脑较清醒的曾试图改变赋役制度。嘉靖二 十六年(公元1547年),应天巡抚欧阳锋在履亩丈田,划定等别的基础上实行“征一法”,
    关键字: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按户征收础的制度,起始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兖、豫两州征收户调,征收物为绵、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式颁布户调令,规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这是历史上首次颁布的户调制度。户调的实行,取代了汉朝以来的算赋和口赋,从此与
    关键字:
  •            又称“输籍法”。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隋朝通过推行“
    关键字:
  •            明代三大徭役之一。因按户等人丁编排,均输徭役,故称“均徭”。明初,徭役包括里甲、正役和杂役。杂役是供地方官府役使的差役,由里按户等派遣。后因里长徇私作弊,徭役负担不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按佥金事夏时在江西创行均徭法,将经常性差役从杂役中划出,成为一种徭役
    关键字: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职名称。春秋时期。有此名,战国时有些国家把县邑之长称为啬夫。秦朝,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啬夫由设置也趋于完备。秦律称县令为县啬夫或大啬夫。作为县一级属官的有掌管耕地和农事的田啬夫、负责土木工程和刑徒的司空啬夫、主管全县有关亭的事务的亭啬夫等
    关键字:
  •            中国唐代以后历代政府对田赋的提前征收。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以国用急需为理由,没有等秋粮成熟,就向民间田亩征收附加税,按青苗地每亩税钱15,又征地头钱每亩20,通称青苗钱,这是田赋预征的开始。宋、明两代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在江浙一带预借来年夏税绸
    关键字:
  •            中国古代汉朝政府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缴纳120钱,用作购置车马兵器的军费。文帝时改一算为40钱,武帝时又恢复到120钱为一算,其后算赋数额多次变动。一算数额的高低,决定了人民负担的轻重。算赋的征收
    关键字:
  •            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中国田赋起源于夏、商、周之“贡、助、彻”三法,而战国时代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和秦简公“初租禾”的实行(公元前408年)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田赋制度。“田”是指按田地征收的田租;“赋”是由军赋代金转变成的人头税,
    关键字:
总数: 2206   页次: 79/221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