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灸膏灸
【概  述】
    代灸膏是指将药物加工成膏药的形式进行贴灸的一种外治法。因具有代替灸法的作用故名。实际上是应用复方药物进行敷灸,也是冷灸的一种形式。代灸膏最早风于宋代,当时称为替灸膏。如《杨氏家藏方》载“替灸膏:……附子一两,吴茱萸、马蔺花、蛇床子三味各一分,木香一钱,肉桂去粗皮二钱,右件为细末,每用一大匙,先以生姜汁……作糊,方调药摊纸上,贴脐并脐下,须臾觉脐热为度。”至元代,《卫生宝鉴》称为代灸涂脐膏,药味相同,但剂量有别,认为以此膏“贴脐下关元、气海,自晓至晚,其火力可代灸百壮。”《瑞竹堂经验方》始称为代灸膏,也是上述六味药物同煎成膏,指出“临卧贴脐”,“每夜如此贴之,腰腹如灸百壮。”现代,不仅代灸膏配方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制作工艺更是运用了现代手段。如湖南研制成功的温灸膏已采用了大工业生产,产品走出了国门。

【操作方法】
    灸药制备
 
    分二类。一类为工厂生产的成品,一类为临时制作的膏药。
   
    (1)成品代灸膏:温灸膏、舒康贴膏等。
   
    (2)临时制作代灸膏:如僵椒膏:僵虫、白胡椒、蓖麻仁、麝香及皮肤渗透剂等药适量。将僵虫、白胡椒等药低温烤干,粉碎后过120目筛,与捣烂成泥之蓖麻仁、麝香、皮肤渗透剂混合搅拌成膏密封备用。
   
    具体操作
   
    (1)成品膏:将贴膏剪成每片3~4cm见方大小贴的方块。对所选穴区以75%的乙醇消毒后,进行贴敷。每次取3~4 穴,每穴贴敷12小时,每日1次,7~10 次为一疗程。
   
    (2)临制膏:将所选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皮肤渗透剂擦拭2~3遍,然后每穴放置药膏0.2g,以1.5cm×1.5cm橡皮膏将其粘贴固定1疗程(7日)后去除。每次可选 4~5 穴。一般须2~3疗程。

【主治病证】
    温灸膏可用于各种适宜灸治的病证,舒康贴膏主要用于小儿秋季腹泻,临制膏用于周围性面瘫。

【注意事项】
    1.对橡皮膏过敏者慎用。
   
    2.周围性面瘫如治疗1~2疗程未见效者,宜改换方法。

【临床应用】
    1.秋季腹泻
   
    取穴:足三里、合谷、大肠俞、神阙、长强。
   
    治法:上穴均取,双侧同用。以舒康贴膏,将贴膏剪成每片3.5×3.5cm大小贴敷于上穴,每日1次,每次贴12~24小时,3次为1疗程,不给任何止泻药物。可给予庆大霉素3千~5千单位/kg/日,分1~2次静滴,根据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有高热者均给予同样降温处理,不禁食。
   
    疗效:共治疗75例,结果:痊愈51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0%。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 翳风、听会、下关、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颧髎。
   
    治法:上穴每次取5~6个,均为患侧。穴位轮流选用。将各穴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皮肤渗透剂擦拭2~3遍,然后每穴放置取僵椒膏0.2g,以1.5cm×1.5cm橡皮膏将其粘贴固定1疗程(7日)后去除。根据恢复情况,再进行下一疗程。
   
    疗效:共治590例,结果:痊愈526例,好转43例,无效者21例。总有效率为96.4%。其中3个疗程内即治愈者占72.8%。

【病案举例】
    小儿遗尿
   
    周××,男,11岁。自幼遗尿,现在每周约4~5次。曾服用中药未见明显效果。查: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无力。诊为禀赋虚弱,肾阳不足。治宜温补肾阳。取穴:关元及双侧肾俞。以市售温灸膏,剪成1.5cm见方的小方块,穴区消毒后贴上,嘱其回家后由家长按上法自行贴灸,隔2日1次,连续贴灸15次。复诊时,症状已明显好转,每周遗尿1~2次。穴位改用中极和双侧三阴交,仍以温灸膏同法贴灸,10次后,症状消失。嘱家长再巩固5次,停灸。
   
【主要参考文献】
   
    [1]覃遵祥。舒康贴膏穴位贴敷治疗秋季腹泻75例观察  中国针灸 1996;16(2):19。
   
    [2]焦福全。面瘫膏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90例临床观察  针刺研究 1998;23(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