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锭灸
【概  述】
     药锭灸,古代称之为阳燧锭灸法,是一种由硫黄加上其它药物混合制成药锭,放在穴区燃一施灸的非艾灸法。本法首载于清·《针灸逢源》。在之后的外治学专著《理瀹骈文》中叙述得更为详细: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照次序入川乌、草乌、蟾蜍、朱砂等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二分,搅匀后倾入磁盆内,荡转成片。再用此片(即药锭)在所选的穴区施灸。现代在药锭制作的原料及方法上及灸治的操作上均有较大的改进,治疗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关于药锭灸的作用机理,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中硫黄温热、壮阳、易燃,珠砂重镇安神,麝香开窍、活血散瘀、止痛,灸块虽有大毒,性温热,散瘀,通络止痛力强,故其良性热刺激有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瘀凝,缓解炎性反应,松解粘连的作用。

【操作方法】
    现代的药锭灸法有以下几种。
   
    灸药制作:
   
    1.阳燧锭灸片:其制作是在古代记载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将陈艾500g,清水1000g放入铜锅中,煮成艾汁120g,去渣,拌入硫黄12g、延胡索细粉9g(注意此时火力应减小,如火力过猛则易烧毁,过小则凝结),然后离火,使药汁速凝,再徐徐加温熔化,加入牛黄0.9g、朱砂9g、麝香6g,用竹片抖匀,倒入瓷盆中,使它凝成饼状,剪成麦粒大小,放入瓷瓶内密封备用。
   
    2.药锭灸药(之一):将硫磺末120g放入铝盒在乙醇灯上加热,再将生川乌、生草乌,朱砂各9g,细辛、冰片各6g,研末拌匀倾入,竹棒搅和,将铝盒离火,再倾入蟾酥末6g、麝香末1分搅和。待凉后成饼状,剪成麦粒大小备用。
   
    3.药锭灸药(之二):取硫磺80g,朱砂8g,川乌10g,草乌10g,乳香10g,甲珠10g,冰片3g,麝香2g备用。将以上8味药物分别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先将硫磺一味盛于铜勺内,炭火上熔化。次入川乌、草乌、乳香、甲珠和匀,再人朱砂、冰片、麝香,充分搅拌。然后倾于光洁大理石板上,摊开冷却,压成薄片,切成条形,搓成线状,裁成米粒大小一截。阴干,收贮瓶内,勿令泄气,以备应用。
   
    具体操作:可分别选用以下一种。
   
    1.直接灸法(之一):选定穴区后,取灸药一粒,置于穴区,点燃。直至灸药燃尽。灸后穴上即起一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一般不留瘢痕。一般每穴仅灸一壮。每周1次。
   
    2.直接灸法(之二):施灸前,先于所选穴区涂以少许蒜泥,取灸药一粒 ,粘贴于上,火柴点燃,俟火将灭,用姜块迅速压于穴区,此为一壮,每隔0.3~0.5cm处再行灸之,连灸3~5壮为度。
   
    3.隔纸灸法:使用时,取2×2cm见方白纸1张,使其中点对准所选穴区或阿是穴,四角用凡士林涂抹而紧贴皮肤,取灸药一粒置于白纸中点,用火柴点燃烧尽,但不使白纸烧着。等患者感到温热或灼热时用火柴压灭即可。揭去白纸可见皮肤灼白。此为一壮。每穴灸2~3壮。5~7次为一疗程。
   
    4.隔姜灸法:取鲜姜薄片,将鲜姜片的中点对准所选穴区,再取灸药1粒放在痛点,用火柴点燃,使之燃烧,待病人感到温热或灼热时,将火压灭。每周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若局部出现小泡,不必弄破,几日后可自行消退。如已破溃,可用龙胆紫外涂。

【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肌肉关节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足挛急、痛经、偏瘫、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偏瘫、腰背胸胁痛、顽癣、疝痛等及一切阳虚阴盛以及寒邪所致之痛证。

【注意事项】
    1.药锭灸施灸时必须找到痛点,火候适度,灸之不及疗效不佳,太过则灼伤皮肤。一般以病人感灼热痛时,药锭将燃尽为度;施灸时间亦可视病人形体而论,消瘦者宜短,肥胖者宜长。相应地选药锭亦宜小或稍大。
   
    2.药锭灸禁用于局部皮肤破损、溃疡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须慎用。部分病例须摄X线片,排除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等骨病及骨突位撕裂性骨折,若有此类病变者亦属禁用之例。
   
    3.药锭灸药块的制作过程中应掌握火候和硫黄熔化时间,一般约3min左右,时间短则嫩,时间长则老,灸块嫩点燃后易向周边流淌,火力不集中,灸块老则点燃后表面起皮,燃烧不充分,火力弱,均可影响治疗效果。
   
    4.本灸法后除跟骨骨刺处之皮肤厚实外,其它部位灸后(尤其是直接法)可出现水泡,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感染。灸药有大毒,严禁内服。

【临床应用】
    1.腰背痛
   
    取穴:阿是穴。
   
    治法:
   
    方法一:用药锭灸药(之一)灸治。取2×2cm白纸1张,使其中点准腰背部的脊柱中线的压痛点(即压痛的棘上或棘间韧带的顶点)其四角涂上凡士林紧贴皮肤,取本药1粒置于白纸中点,用火柴点燃烧尽(不使白纸烧起来),待患者感到温热或灼热痛时用火柴压灭即可,揭去白纸可见皮肤灼白。
   
    方法二:取生川乌、生草乌、朱砂各9g、蟾酥、冰片、细辛各6g、麝香0.3g。将上药烘干研粉,过细筛成细粉末。将铝制方盒置乙醇灯架上,铝盒内倒入硫黄120g,用乙醇灯加热方盒使硫黄末烊化,再将上药粉末拌匀倒入,搅拌均匀,凉后成饼状,将药饼做成赤豆大小备用。用法:切取鲜姜薄片,将鲜姜片的中点对准压痛点,再取阳燧锭1粒放在压痛点,用火柴点燃,使之燃烧,待病人感到温热或灼热时,将火压灭。每周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若局部出现小泡,不必弄破,几日后可自行消退。如已破溃,可用龙胆紫外涂之。
   
    疗效:共治疗160例,结果:痊愈92例,显效6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
   
    2.痹证
   
    取穴:主穴:阿是穴(压痛点)。背部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长强、风门、肺俞、膈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肩部取肩髃、肩髎、膈俞;上肢取曲池、合谷、天井、尺泽、阳池、外关、阳溪、腕骨;髀部取环跳、居髎、悬钟;下肢取秩边、承扶、阳陵泉、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配穴:行痹配风门、膈俞、肝俞;痛痹配肾俞、关元。着痹配脾俞、足三里、阳陵泉;热痹配大椎、曲池。
   
    治法:根据病位、病情、病程、年龄及体质不同,每次可取数十穴。药锭制法取祛风散寒、清热通络、除湿镇痛、益气养血、培补肝肾之中药。如甘松、白芷、苍术、当归。制草乌、朱砂、蜈蚣、石膏、芒硝、乳香、没药、冰片、麝香等,将药品研末,按一定比例和硫磺溶化在一起,制成似绿豆状的药锭,装入玻璃瓶中密封备用。施灸时在选定的每个穴位上,先涂擦姜汁或蒜汁,贴直径0.8cm 薄纸1片,放置药锭1粒,用火柴点燃。几秒或10数秒后药锭燃尽,每穴一壮,循经施灸,灸后起一小泡,几日后结痂。1个月治疗1次,交替取穴施灸,逐渐减少取穴数量,3次为1疗程。
   
    疗效:共治58例,结果:治愈34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5%。
   
    3.着痹
   
    取穴:
   
    主穴:阿是穴(病痛点)。
   
    配穴:肩关节加肩髃、肩髎、臂臑、肩贞;肘关节加曲池、天井、尺泽;髋关节加髀关、环跳、阴廉;膝关节加内外膝眼、梁丘、鹤顶(膑骨上绿正中凹陷处)。
   
    治法:
   
    药锭制备:将川乌、草乌、朱砂各3g,千年健、钻地风、甘松、苍术各6g,蜈蚣2条,上药共研细末,取12g另加乳香、没药各12g,冰片6g,硫黄适量,共放置陶瓷方盘内,加菜油加温成块,再加麝香粉5g,均匀散于药块上,待冷却后打碎呈米粒大小,密封备用。方法:治疗时取备好的1分币大小的薄生姜片(针刺空洞若干),平放在穴位上,取原药1粒,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让其自然烧尽为止。如确实太热可适当提高姜片,以防烫伤。根据病情轻重、患病部位,确定药灸的穴位和时间以及间隔时间。
   
    疗效:共治100例,经2~3次灸治后,治愈68例,显效2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5.0%。
   
    4.腰痛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
   
    药锭配制:将硫磺18g置铜勺内用文火熔化,即下朱砂9g拌匀,离火下麝香3g迅速搅匀倾在玻璃板上,待稍冷 (未硬化)立即捏成米粒大小之药锭,装瓶密封备用。
   
    灸治方法:在腰椎、骶椎及两侧找出最明显之压痛点或皮下阳性反应物之压痛点1~2处,消毒后用药锭1粒安装上,以火点药锭顶部,待燃烧至3/4时,即以小块胶布复盖灭火按压。次日揭去胶布,涂以龙胆紫,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病程长,病情重,瘀血凝滞日久,可加灸膈俞及腓肠肌上这压痛点:腰部压痛点有皮下阳性反应者,可先用剌络拔罐法,然后再灸;凡委中至承山及其两侧有丛状小静脉暴露者,宜在腰部施灸后用棱针在腓肠肌之小静脉上剌破出血,兼寒湿者放血量宜少,兼湿热者放血宜多。一般施药锭灸1~3次。
   
    疗效:共治58例,结果:近愈6例,显效4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
   
    5.腮腺炎
   
    取穴:角孙、颊车。
   
    治法:上穴均选,单侧病取患侧,双侧病取双侧。角孙穴灸前,先剪掉毛发并常规消毒,点燃阳燧棒点灸笔对准穴位点灸,以局部起小水泡为度。然后在颊车穴点灸,以局部起小泡为度。然后在颊车穴注射腮腺针剂或板蓝根针剂1ml,双侧病者左右各1ml。一般1次即可,如热不退可用板蓝根、金银花各10~30g水煎内服。
   
    疗效:共85例,疗效满意。

【病案举例】
    1.类风湿性关节炎
   
    洪××,女,50岁,干部。自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余,曾经当地医院诊治,服用中西药、针刺、电疗,疗效不佳。1990年3月来诊。检血沉53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肘、腕、膝、踝及指趾关节肿痛,生活不能自理,苔白腻,脉濡缓,诊断为风寒湿痹,拟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等86穴,自上而下,先躯干后四肢,循经施灸,药锭取祛风散寒、除湿镇痛之中药。嘱以食调养,配饮蜂蜜为茶。半月后肿痛减轻。第30日复诊,择 58穴灸之。共治疗3次,疼痛显著减轻,行动自如,6月初复检血沉16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遂上班工作。随访2年无复发。
   
    2.低钾血症
   
    尹××,男,44岁,农民。因四肢软瘫1天入院。无发热、头痛、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有类似发作史。体检:体温37℃,脉搏80次/min,血压17.3/10kPa。神志清楚,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两肺未闻及异常呼吸音。腹部膨隆,腹肌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减弱,肌张力降低,四肢肌力Ⅰ ,腱反射减弱;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血清钾2.8mmol/L,钠145mmol/L,钙 2.4mmol/L。心电图Ⅲ导联出现U波;脑脊液正常,头颅CT扫描无异常。临床诊断为低钾血症。给予钾4~6g/日, 25%硫酸镁10ml/日,加入输液中静滴治疗。 3日后效果不佳,肌力仍不达Ⅱ级。乃改用精制麝香阳燧棒点灸,用点燃的药棒,隔药纸在穴位上雀啄状连续点灸3次,不烧通药纸。取穴:双耳尖、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灸后四肢活动恢复,能下床活动,次日再灸1次,复查血清钾4.2mmol/L,痊愈出院。随访1年多无复发。
   
    3. 网球肘
   
    徐××,女, 39岁,1988年 8月就诊。系电影放映员。右肘部反复疼痛4年余,肱骨外上髁处明显压痛,曾服用抗风湿止痛药、激素等,做过封闭治疗均未治愈。遂给予药锭灸疗法。在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最明显处施术,l周后症状大减,复术1次,1月后随访痊愈。
   
    4.疔疮
   
    刘××,70岁,前臂生一疔疮已五日,束根有头,红肿疼痛,不愿吃药,又怕打针,前来求治。遂给予药锭灸二壮,置于疮头两侧,第二日喜告已不疼,嘱其保留药锭,五日后胶布磨擦脱落,见疮头成一脓栓干痂,祛除脓痂保持清洁,不几日而愈合。
   
    5.腰肌劳损
   
    王××,男,50岁,泥瓦工。素有腰背疼,遍用丸药,药尽而病现。闲则痛减,劳则痛加,多年不愈。治之以药锭灸,从第l~5腰椎均灸两侧6处。施术后,给艾条5支、嘱回家熏烤痛区,每日2次,半年后随访,腰痛未再复发。
   
    6.阳痿
   
    段×,男,23岁,结婚半年,性生活不和谐,逐渐发生阳痿,日趋加重。以致不能完成性事,忧愁苦闷,食少纳呆,神疲气短,惊梦呓语,脉细弦,苔白唇淡。取中脘、气海、命门、三阴交给予药锭灸。10日1次。避开原来灸疮,使灸疮逐渐扩大。持续治疗2月,已近常人。半年后其妻怀孕。
   
    7.哮喘
   
    宋××。男,69岁,有哮喘病史多年,夏轻冬甚,百药迟钝。几与死神交锋。定于三夏时日,选膻中、肺俞、肾俞施药锭灸术。每月2次,共6次。入秋至冬自取艾条灸足三里,1日2次,或3、5次。同时以陈皮桂枝为茶饮。至冬时发作稀少且轻。第二年三夏复始,秋冬依旧治疗不间断,竟然发作歇息。消息传开后每到夏时则施术多人,多效验。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志明。药锭灸治疗痹证58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5;15(2):45。
   
    [2]沈敦道。阳燧锭灸治疗棘间、棘上韧带损伤性腰背痛52例  浙江中医杂志 1985;20(3):117。
   
    [3]詹永康。药锭灸疗为主治疗瘀血腰痛:附68例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  5(1):31。
   
    [4]钱世勋。阳隧灸治疗骨突位疼痛证  中医外治杂志 1996;(5):46。
   
    [5]李广明。点灸穴位注射治疗腮腺炎85例  中国针灸 1990;10(4):51。
   
    [6]程克敏。麝香阳隧棒点灸治疗低钾血症1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6;15(4):44。
   
    [7]王良生。锭灸法在外科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杂志 1995;(6):38。
   
    [8]王维佳。阳燧锭隔姜灸治疗棘间、棘上韧带损伤性腰背痛98例  中国民间疗法19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