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灸法
【概  述】
    蒙医灸法是具有蒙医特点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它不仅疗效奇特,而且源远流长。蒙医灸疗是在热敷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秦汉之际成书的中医巨作《黄帝内经》中指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熿,故灸熿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了病疗法的源头及灸法当初的作用。而在1000多年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已经明确有蒙医灸法的记载。
   
    灸法是蒙医传统“五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蒙医灸法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的、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非药物疗法。各中医学的灸法一样,它也是在人体各部相关的固定穴位或不定穴位上通过“灼热”或“温热”刺激而达到调节气血、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保健的目的。该法不仅具有适应范围广,疗效卓著,见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经济方便等优点。而且还顺应了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活环境和民族习俗等特点。蒙医灸法对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病证均可治疗,而对于“赫衣偏盛型”(近似风)、“巴达干偏盛型”(可能近似寒)、“希拉乌素型”(可能近似湿)等疗效尤为显著,并对某些疑难重证的防治有其特殊的临 床价值。因此,在发掘继承蒙知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操作方法】
    蒙医灸法的灸材,分动植物两类。植物多用广泛生长于蒙古各地的白山蓟草以专门加工精制的白山蓟绒;动物,则以羊毛制成的毡为主。另外尚有用金属制成的灸器施灸。
   
    蒙医灸法种类较多,根据灸法原料及方法的不同,可归纳如下四大类。
   
    1.火灸类  主要借助火的灼热刺激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火灸又可分为五种。
   
    (1)蓟绒灸:将秋季采集的白山蓟,放阴凉处阴干后,置于木板上用木棒捣成棉絮状,再经碱水和砖茶水湿透晾干为白山蓟绒。视临床需要,制成大小不等四种规格的圆锥形绒炷。此法临床最常用。
   
    (2) 木心灸:是指取出多年干枯榆树中的软心,代替白山蓟绒作为施灸的材料。
   
    (3) 香灸:是指日常用的卫生香,视临床需要和香的粗细灵活掌握。一般将一支粗香(直径约0.2cm)或3支细香(直径约0.1cm)捆在一起,点燃后按灸穴位。该法多用于婴幼儿“赫衣偏盛型”(近似风)诸证。
   
    (4) 火炬灸:亦称火把。用细小棍一头缠以棉花制成大  小不等的火炬形棍(大则如拇指,小则如小指  或更小),将棉花头蘸上少许植物油(以不滴  油为佳)点燃后,以火苗迅速按灸病灶、此法  适用于炭疽或乳腺癌等。
   
    (5) 艾灸:利用艾条,代替白山蓟绒作为灸材。
   
    2.蒙古灸类  包括油灸和“苏海灸”两种。
   
    (1)油灸:将小茴香研细末与黄油拌匀,  涂于白净的羊毛毡子上加温后敷灸穴位或局部。或将一小块白净的羊毛毡子浸泡入黄油中煎煮后取出置于应灸的部位进行敷灸。古典医著中称为“蒙古灸”。主要适用于“赫衣偏盛型”(近似风寒)病或年迈体弱患者。
   
    (2)“苏海灸”:将山川柳加工制成粉笔状两个细棍(一头略粗一头略细,两头平,长约10cm左右)。将其一头放入植物油里煎之。先在穴位上垫3~7层疏薄黄纸,取出油煎的棍,交替按灸在黄纸上,一般灸3~7次。此法主要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满、食道癌等。
   
    3.金属灸类  专用金属制成的灸器,称为金属灸。金属灸器由灸器头和灸器座两个部分构成。
   
    (1) 金灸器:在灸器头上镀一层金而成。先将灸器头加热,把灸器座圆孔对准穴位施灸处,再以加热的金灸器灸之。该法适用于毒性肿物、痞块、陈旧性疮疡等。
   
    (2)银灸器:在灸器头上镀一层银而成。其它构造和用法与金灸器相同。该法适用于“希拉乌素型”(黄水)癣等多种皮肤病。
   
    (3) 铜灸器;利用铜类金属,加温后温灸局部病灶。适用于小儿口角炎等。
   
    4.药物灸  利用某些药物,对局部或穴位施以刺激或使其起泡,以达到灸法目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l)斑蝥灸;将斑蝥全虫浸泡于食醋中,取醋涂于局部。适用于癣等皮肤病。
   
    (2)蒜泥灸;将独头蒜切成一分许薄片,用针穿出若干小孔,作施灸垫;或将蒜捣成泥状,涂于穴位或局部使其发泡。适用于“赫衣盛型”(近似风寒)痞瘤等。
   
    (3)铁线莲灸;夏季采集新鲜铁线莲捣成泥状,涂于局部,对某些“黄水型瘙痒”等皮肤病有效。此法流传于民间,须慎用。

【主治病证】
    据古典文献记载,凡属胃火衰退,消化不良,“巴达干盛型”(寒性)浮肿证,水肿证,痞瘤病、寒性“希拉”(寒性热证)所致的头疼,四肢黄水症,疖痈,多种皮肤病、炭疽,虚热证,癫狂病,痫证,一切脉络病以及温病后期等多种疾病均适应本法。
   
    根据临床观察对某些常见病或疑难病,如慢性胃炎、结肠炎、胃下垂、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癫痫、骨质增生、胸椎或腰椎结核、风湿或类风湿等骨关节病,该法常获较满意的效果。

【注意事项】
    1.凡属“希拉”偏盛型(热盛证)诸证和“血热”偏盛型诸证,尤其对某一相关脏腑的“伏热证”不宜施灸。
   
    2.对要害器官上、筋和肌腱、血管等处,各部孔窍(九窍)男女生育脉、大血管等处禁用本灸法。孕妇腹部、腰骶部,应忌灸
   
    3.如灸后出现高烧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妥善处理。
   
    4.施灸时首先对与“赫衣”相关穴位(若干个穴位)灸之,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5.治疗胃及消化系疾病,饱食及空腹时不宜施灸。
   
    6.施术时应避免因飞溅火星而引起烧伤或火灾。
   
    7.术后应注意调理饮食起居。
   
【主要参考文献】
   
    明根巴雅尔。蒙医灸法   中国针灸 1993;(2):38。

【临床应用】

【病案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