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概述】
 
    本病系咽结膜的急性炎症,常伴发于呼吸道急性感染。临床特点为:咽干灼痛,咳嗽。空咽时咽痛较剧。重者则有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
    现代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而以60年代资料较多。针灸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常于针刺后数分钟内止痛,多在几次内获愈。刺激方法,除针刺外,耳轮穴刺血也属常用,近年尚用灸法。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天柱、合谷。
    配穴:少泽、天容。
    2.治法
    仅取主穴,症清重者酌加配穴。天柱,针由后外侧斜刺,缓缓捻进至1寸~1.3寸深,行捻转结合小提插之法,使胀麻之感扩散到头部、肩部;合谷穴深刺得气,天容穴亦宜使针感放散。上穴均以中强刺激运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少泽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2次。
    3.疗效
    共治94例,痊愈率为73.9%~100%,有效率达100%[1~3]
    (二) 刺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耳背。
    配穴:耳轮2、3、4。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2.治法
    一般先取主穴,每次只取1穴。阿是穴针法:先令患者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医者以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持三棱针依次点刺舌腭弓充血明显处3下,悬壅垂正上方充血明显处1下,针毕再用复方棚砂溶液漱口。
    耳背穴针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耳背,术者用手指揉搓患者耳背上部,使其静脉怒张,常规消毒该区,用三棱针刺破耳背上部怒张的静脉,穿刺点在耳的中外侧,速刺速拔,使血液自动流出,血尽为度,若血流出不畅或量少,可再次针刺或用酒精棉球试之,共挤压放血。同法治疗另一侧耳背。
    主穴无效可改用配穴亦可迳用配穴。耳轮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刺双侧耳穴(共六穴),令针孔少许出血,未见血者稍作挤压。术后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每日3次。剌血每日1次,重者2次。
    3.疗效
    共治急性咽炎265例,其总有效率为95.8%。其中,耳背穴为主剌血共治115例,有效率达到100%; 三棱针点刺阿是穴,84例患者治疗后,即感咽部清爽,疼痛减轻,症状体征1天内消失27例,2天消失38例,3天消失19例。所有患者针刺点无感染发生。 [4-7]
    (三) 无烟灸
    1.取穴
    主穴:分为三线,以颈局部穴位为主,一线:任脉颈段,其中以廉泉、天突穴为主;二、三线:胃经颈段左右各一线,其中以人迎、水突,加小肠经天容为主。
    配穴:少商。
    2.治法
    采用三线灸法。患者仰靠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持镜子对照颈部,一手持点燃的无烟灸条,先灸一线,后灸二、三线及其他穴位。方法采用小幅度悬灸,距离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求热力深达病位,如病人感觉病位象有泉水涌出,效果最佳。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颈部灸时不宜说话和吞咽动作;灸条燃后的灰烬及时去掉,以保证效力;若热力一次不能透达病位,不可强求,多灸几次逐渐达到。每次30分钟,6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治疗1个疗程内,咽喉疼痛、干痒、异物感等均消失,检查咽粘膜充血水肿明显消退,咽后壁肿大的淋巴滤泡恢复正常,粘膜分泌物基本消失,颌下淋巴结消失。显效:治疗2个疗程内大部分症状消失,只剩下轻微咽部异物感,检查咽粘膜充血明显减轻,呈暗红色,咽后壁有少数肿大有淋巴滤泡,还有少量粘液。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后,诸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检查无明显改变。
    共治208例,按上述标准,痊愈193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8]
    (四)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天突。
    2.治法
    药饼制备:桔梗、甘草、麦冬、薄荷、黄芩、板蓝根等12味中药按比例配制,碾成粉备用。成人取药粉6g/次,做成直径约为2cm,高约为1cm大小的圆柱形药饼1个;儿童酌减至3g/次。取准穴区后将药饼敷贴于其上,并用6cm×6cm大小的胶布固定。贴24小时后取掉药后清洗皮肤。每日敷贴1次,3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观察100例,结果:痊愈88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9]
    (五) 其他措施
    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病势较重者可配合中药吹喉散,吹入咽内或内服,每次1分。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张××,女,28岁,干部。1983年1月6日下午就诊。
    主诉:嗓子干燥疼痛4天。
    病史:因工作劳累,连日来咽喉疼痛、口干思饮。且渐见加重。喝水吞咽困难,吃饭时疼痛更甚,曾在居住附近医院就诊,肌注抗菌素及口服药治疗2天,症无缓解。
    检查:见喉头部漫肿,色红,压痛明显,咽喉壁布满滤泡,大如黄豆,脉浮数洪大。
    诊断:急性咽喉炎。证属风热邪毒闭阻咽喉。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
    取穴:大椎、天柱、涌泉、少商、商阳。
    治法:上穴均取,以锋勾针治疗,勾刺出血。针后患者即能喝水,疼痛减轻;次日复诊,已痊愈如常人。
    (师怀堂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l]刘千等.耳鼻咽喉科急性炎症应用针灸疗法的初步总结.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7;5(2):102
    [2]刘文新等.针刺治疗咽部急性炎症初步效果的介绍.安医学报,1959;(2):131
    [3]陈顺云等.针刺疗法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的综合报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0;8(1):56
    [4]杨凤翥.针刺耳轮穴治疗急性咽喉疾患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61;(4):25
    [5]钱荣宗等.耳针疗法在耳鼻咽喉科应用的初步报告.江苏中医,1961;(4):12
    [6]靳新领.放血治疗咽喉肿痛152例.针灸学报,1990;6(4):7
    [7]张新德等.耳背刺血治疗急性咽炎84例.针灸临床杂志,2000;16(6):41
    [8]廖海清.三线灸治疗急慢性咽炎32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30
    [9]罗永莉等.中药穴位敷贴天突治疗急性咽炎.中国针灸,2000;20(1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