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
【概述】
 
    妊娠28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原因,须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结束妊娠,称之为引产。
    现代针灸引产,其主要穴位仍是古代医家所习用的合谷和三阴交。首见于1958年[1].至上一世纪60年代,已有多篇报道,而自80年代的大多数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此二穴确有引产作用,且对母亲及胎儿都无不良影响。有的单位曾对电针引产和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加以比较,结果二者成功率并无差异,因此认为针灸引产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2]。实验发现,针灸对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影响明显,而对孕中期敏感性较差[3]。明显头盆不对称、产道阻塞以及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则均不宜用针灸引产。
    关于针灸引产的机理,尚不清楚。从已经观察到的一些临床现象推论,可能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双重参与调节下发挥它的功能的。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
    配穴:次髎、足三里、至阴、血海、秩边。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次髎配合电针,血海可止引产后腹痛,余穴加强效果。体针治法合谷、足三里,用补法,施中强刺激;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均宜激发针感朝腹部方向传导;秩边深刺,使针感向前传至小腹。持续捻转结合提插2分钟~5分钟,留针20分钟~30分钟,并行间断刺激。至阴用艾卷温灸,热力以不产生灼痛为度,灸15分钟。每日二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电针治法已破膜者,用主穴(均一侧);未破膜者加双侧次髎。进针得气后,即接通电针仪,用连续可调波,中强刺激。通电时间15分钟~30分钟。每日1~2次。引产后腹痛,取三阴交和血海,慢进快出,以中等强度捻转提插1分钟~2分钟后出针。
    3.疗效
    疗效判别标准:(1)优级:针刺后引发正规宫缩,在一疗程内分娩,或末次针灸后24小时内结束分娩;(2)良级:针刺能够引发宫缩,包括正规或不正规宫缩,同时配合其他措施或药物而分娩者;(3)无效:针刺不能引起明显宫缩,一疗程后仍采用其他措施分娩者。
    以体针为主引产共8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优级30例(35.3%),良级26例(30.5%),总有效率为65.8%[5]。电针引产911例,其中孕期在37周~44周823例,总的成功率为72.1%~92.3%[3,6,8]。针刺止引产腹痛效果:92例中,单纯药物平均治疗3天,单纯针刺平均1.9天,药物加针刺平均1.7天[7]
    (二) 电针
    1.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
    配穴:分二组。(1)足三里、至阴;(2)次骨 、长强、中极。
    2.治疗
    产妇取仰卧位。主穴均取,每次加一组配穴。合谷直刺,深1寸,施捻转补法;三阴交直刺,深1.5寸,施提插泻法,以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佳;足三里直刺,深约2寸,施捻转补法;至阴穴直刺或针尖稍向足心偏斜,进针深约3分。中极直剌1寸,长强斜剌0.5寸,次骨直剌1.2寸。足三里及至阴穴或中极与长强的针柄上各接G6805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300次/分~600次/分,电流强度以产妇感觉适宜为度,均留针30分钟。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48小时自然分娩者;有效:治疗3次后自然分娩者;无效:治疗3次后未能自行分娩者。
    共治疗95例,结果,显效57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9,11]
    (三) 耳穴压丸
    1. 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交感、缘中。
    配穴:神门、肝、肾上腺。
    2. 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用配穴。选白芥子或木香顺气丸置于7×7mm2小方块胶布上,贴压穴区,嘱孕妇定时反复按压,直至耳廓有热、胀、麻感。贴敷后再腔注1%利凡诺10ml。
    3. 疗效
    共观察200例中晚妊娠妇女,与对照组(尽腔注1%利凡诺10ml)比较,产程开始时间平均缩短10小时,缩短率37%,总产程平均缩短12小时;出血量减少27.25ml,减少率为37%,胎盘完好率上升30%,疗效明显提高(P≤0.01)[10]
    (四) 其他措施
    1.引产过程,应密切注意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胎盘早期剥离、胎位不正、大出血等。
    2.如针灸效果不明显,可配合或改用其他引产方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孙××,女,36岁,技术员。1980年4月9日初诊。
    主诉:临盆过早,分娩困难。
    病史:该患系初产妇,临盆1日,浆水已下,阵痛减弱,产妇气逆不舒,精神疲惫无力,拟施剖腹产,病人顾虑其头盆不称,分娩困难。
    检查:形体瘦弱,发育矮小,大汗淋漓,烦躁焦虑。舌质淡,脉沉细。
    诊断:滞产。
    治则:补气活血,健运胞宫。
    取穴:合谷(双)、三阴交(双)。
    治法:以毫针用补法刺合谷,粗针泻法刺三阴交,留针20分钟,停针1小时后,腹中阵痛加剧,交骨顿开,顺利分娩。
    (刘家萌医案)
    医案二
    李××,女,35岁,病志号001。
    主诉:分娩无力已1天。
    病史:患者初产宫缩已3天,宫口全开,但全身疲倦,宫缩无力,胎儿不能娩出已1天,产妇拒按用产钳,故要求针灸协助分娩。
    检查:身材矮小,营养一般,舌红苔黄,心肺未见著变,腹部膨隆,脉滑。
    诊断:滞产(子宫收缩无力)。
    治则:行气理胞,催产。
    取穴:合谷、三阴交(双)。
    治法:毫针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出针后,胎儿立即顺利娩出。
    (王凤仪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沈医附属三院妇产科教研组.针剌引产30例观察.  科学研究资料汇编  1958;(2):39
    [2]黄建章.针灸引产15例的经验介绍.福建中医药,1965;(1):289
    [3]朱人烈.771例电针引产分析.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70,北京
    [4]李惠芳.针刺合谷、三阴交对妊娠之影响附254例临床初步分析.云南中医杂志,1981;(6):33
    [5]虞孝贞.针灸对219例催产、引产临床疗效分析.中国针灸,1981;1(1):12
    [6]刘清芳.电针引产63例小结.云南中医杂志,1984;5(6):26
    [7]余重九.针刺引产后腹痛92例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1982;(3):48
    [8]施增英等.77例41周以上孕妇电针引产的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1989;20(1):23
    [9]陈祖英等.针刺引产17例观察.中国针灸,1996;16(2):18
    [10]龙昭贤.耳穴贴压中晚期妊娠引产200例.中国针灸,1994;14(5):26
    [11]陈肖琼等.电针引产78例.中国针灸,2002;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