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急性穿孔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腹式呼吸减弱,腹肌痉挛、强直、触痛明显及有反跳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发热,甚至可出现早期休克。
    针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有特殊的疗效。是近二十余年来针灸在急腹症救治中重要成果之一。多数病人针刺后腹痛往往明显减轻,精神安定,腹肌松弛,肠音较快恢复。通过客观指标动态观察也发现:呼吸运动曲线在针刺后立即显著改善,腹直肌肌电发放逐步减少以至消失,前者说明针刺有迅速止通作用,后者则可能标志穿孔的闭合[1]。目前,针灸主要用于溃疡病急性穿孔第一期(从穿孔发生到穿孔闭合)。治疗方法以体针为主,电针效果同样佳,腹痛严重可配合穴位注射。在取穴上,一般主张足三里结合腹部穴,近来有用孔最穴取效的报道[8],值得进一步验证。另外,针药配合,也是一种途径,如有人以穿孔第一期针刺,第二期(闭合至腹膜炎症消退)配合服中药,治91例,治愈率达96.7%[2]
    针灸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的机理,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通过动物实验已观察到:针灸可使大网膜移向病灶,促进穿孔闭合;能加快腹腔渗液吸收,调节胃的分泌和运动;提高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腹腔抵御感染的能力[3,4]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足三里(或阿是穴)、孔最、中脘、梁门、天枢。
    配穴:内关、合谷。
    阿是穴位置:在足三里下方压痛明显处。
    2.治法
    每次取2~3穴(主穴),如腹痛、呕吐明显者加内关,消炎恢复期可配内关或合谷。深刺得气后,大幅度捻转提插,强手法运针1分钟~2分钟。然后,留针1小时~6小时,每15分钟,以同样手法行针1次。亦可于第1次运针后,接通G6805型电针仪,以疏密波持续电刺激1小时,强度宜强,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日针3~4次,观察时间以10小时为宜。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效佳:经1~2次针刺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压痛局限,腹壁松软、板状腹解除,肠鸣恢复或有排气、排便,穿孔已经闭合;(2)效差:症状未见明 显缓解,或出现反复,需行手术治疗者。
    按上法治疗,且据这一标准判定共80例,效佳者60例(75.0%),效差20例(25.0%)。据近万例统计,约有60%~70%患者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1,8]。针灸治疗时不需要用止痛剂,也一般不用抗菌素。
    针刺还有颇为明显的远期效果,不少溃疡病穿孔病人,经针刺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后,原有的溃疡病灶也获痊愈。
    (二)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足三里。
    2.治法
    药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mg/2ml)。
    足三里取双侧。注射器抽取2ml药液,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区,至强烈得气后,推入药液,每侧穴1ml,3小时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宜配合应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中药或西药。
    3.疗效
    共观察155例,结果150例治疗成功,中转手术3例,死亡2例,有效率达96.8%[7]
    (三) 电针
    1.取穴
    主穴:中脘、天枢、内关。
    配穴:足三里、合谷。
    2.治法
    患者取仰卧位,每次取2~4穴,采用低频电脉冲仪治疗。腹部穴用斜刺或横刺之法,使之得气;四肢穴宜直刺至有明显针感。连接电脉冲仪,腹部接阳极(有效极),四肢接阴极,频率180次/分~200次/分,持续通电1小时~2小时左右,如疼痛未见缓解,可间隔4小时~6小时再行治疗 。亦可电针半小时,间歇15分钟,如此连续针8小时。
    3.疗效
    以上法共治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64例多于治疗后30分钟腹痛减轻,2小时~4小时腹痛大部份消失,腹肌变软。体温正常及白细胞数趋向正常的时间约为4~6天。4例中转手术[5,6]
    (四) 其他措施
    1.禁食,辅以有效的胃肠减压。病人取半卧位,行常规输液。
    2.本病针灸治疗应在外科条件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经一、二次电针,或治疗观察超过10小时,表明病情严重,应考虑改用其他疗法,包括手术。
    3.通过针灸治疗穿孔已闭合者,亦宜积极配合中西药物,进行第二期治疗。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赵××,男,21岁,工人。住院号:05866。1976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呈阵发性加重3小时。
    病史:患者于1984年7月21日下午3时,感上腹部刀割样剧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以右上腹为甚,继而延及全腹,不敢喘气,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本单位医生对症处理效果不佳,于当天下午7时10分急诊入院。
    检查:体温38℃,血压110/70mmHg,面色苍白,急性病容,扶入病房,全腹呈板状,疼痛拒按,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均有触痛,以右上、下腹为甚。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2.5g%,白细胞计数20400/mm3,淋巴8%,中性92%。腹部X线透视:膈下见有大量游离气体,肠腔有大量积气,舌苔黄,脉洪数。
    诊断:急性胃穿孔。
    治则:清热攻下止痛。,
    取穴:中脘、天枢、梁门、内关、足三里、公孙。
    治法:入院后禁食水,经胃肠减压、抗生素、补液等保守治疗,共14小时无效。从第二日上午9时20分起,加针剌治疗。上穴均取,针剌得气后足三里、公孙另用G6805型治疗仪通电。电量以能忍受为度,留针1小时,针剌 1 小时后,腹痛明显减轻,腹壁肌肉紧张消失。压痛局限在上腹及右下腹。3小时后仍守上方针剌1次,腹部轻度拒按,肠鸣音恢复,有排气。改为6小时针剌1次。
    7月23日,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仅剑突下、右上腹有轻度压痛,改为1日针2次。7月24日起,因腹部体征消失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故停止针剌观察。8月26日痊愈出院。6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作者验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庄鼎等.针刺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期)临床观察.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43~44,北京
    [2]刘建民等.针药配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91例.陕西中医,1984;5(9):10.
    [3]黄观清等.溃疡病穿孔针刺治疗原理的研究(动物实验).同[1],1979:44,北京
    [4]上海第二医学院等.针刺“足三里”穴区对胃肠功能影响及其作用途径.同[1],1979:236~237,北京.
    [5]侯淑英等.低频电脉冲治疗急性胃穿孔40例.中国针灸,1987;7(5):15
    [6]范万生.电针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28例.中国针灸,1990;10(5):35
    [7]王佩等.维生素B1双足三里封闭为主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天津中医,1988;(5):19
    [8]王俊富.针剌孔最穴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0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6;15(3):16
    [9]宋付刚.针剌治疗溃疡病穿孔9例.上海针灸杂志,2001;2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