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百科 > 中医基础 > 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概要
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概要
中医药百科 出自:pharmnet
   传统医学治疗肿瘤的方法很多,但以中医学最具代表性。中医学是中国人民数干年来与疾病斗争,求生存的经验总结,在治疗肿瘤方面不但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有效方药,还有针灸、气功和一些独特方法,其中许多至今仍被医生广泛运用。
 
    一、中国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与治疗法则
 
    1.病机认识
 
    肿瘤是一类病因复杂、可以在人体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发病的严重疾病,症状变化多端,表现不一。根据其病情演变和临床表现,认为它们的发病总体上是正虚和邪实,进一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但在一个病人身上,常常会几种病机或邪气实正气虚同时存在。
 
    (1)瘀血阻滞:瘀血阻滞是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历代许多医家都曾有关于瘀血与“石瘕”,“症积”,“噎膈”等肿瘤病之间联系的论述。比如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腔内肿瘤包块,可以由瘀血阻滞引起。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中周流不息地运行,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如果某些原因使血液流行不畅,阻滞在经脉之中,或者溢出于经脉之外,瘀积到脏腑器官里,形成了瘀血,日久不散,就可能生成肿瘤。引起血行不畅瘀血停滞的原因主要有:
 
    1)气滞和气虚:中医认为人体各种机能活动都依赖气的作用。血的生成要靠气化生,血的运行要靠气推动。所以气虚和气滞都不能推动血行,血液流行不畅则瘀积在局部形成痞块。
 
    2)血寒和血热:血脉受了寒会蜷缩拘急,血液受了寒会凝滞不畅;血热可以迫血妄行,可以使血和热搏结,都造成血行不畅,阻滞成瘀。
 
    3)内伤和外伤:内、外伤损伤血脉,血离经脉积于体内形成瘀血。
 
    肿瘤患青可以有多方面的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比如局部肿块坚硬,活动度差,表面凹凸不平,疼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弦,涩,可以有出血,皮厂瘀斑等等。
 
    (2)痰湿凝聚:痰和湿是机体的病理性产物,是一些难治唳病的发病囚素。痰可以引发许多病症,中医有“百病多有痰作祟”之说。这里所说的痰,不仅仅是指平时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咳嗽咳出的痰,而是内生的、广义的痰。痰湿凝聚也是肿瘤的成因之—。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莆多是痰。”就是说体内有肿块的疾病可以由痰引起,像“痰核”、“瘰疠”、“瘿瘤”等等。这些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瘤、甲状腺肿瘤、某些皮下肿瘤等。
 
    痰湿的生成,主要与睥、肺、肾二脏的功能失调有关系。脾主运化,就是把食入的饮食物消化,转化成人体代谢有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津液,凝聚起来变成了病理产物痰和湿,停留在局部,或者蕴结成湿毒,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主湿”的说法。肺有通调水液的作用。津液要依靠肺气的推动,才能布散到全身,下输到膀胱。津液不能正常化生和输布,形成的痰,又往往最先侵犯肺部,所以又有“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肾主水液,有蒸腾气化水液,平衡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肾虚蒸化无力也可以生湿生痰。另外,肾阴不足时,阴虚火旺生成内热。热灼津液也会炼成痰。痰湿生成后,流注到全身可以产生备种各样的病症。停留在局部,聚积成不容易消退的块,就形成了肿瘤。
 
    一些肿瘤患者可以出现痰湿凝聚的证候,如胸闷身体困重,呕吐痰涎,咳嗽痰多,肿块经久不消,舌苔滑腻,脉濡等等。
 
    (3)热毒内蕴:中医认为热毒内蕴也是肿瘤的病机之一。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少肿瘤病人有热郁火毒的证候,主要发生在伴发肿瘤周围炎症,或伴发全身感染时。晚期肿瘤病人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其组织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也可以见到热郁火毒的证候。
 
    热可以分为外热与内热。外热是感受了自然界的热邪,也就是感染丁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内热由许多原因造成,可以因为脏腑功能失调,阴虚生火;饮食不节制,饮酒过多,嗜食肥、甘食物而化热生火;或者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总之是一系列的机体平衡失调。无论夕卜热内热,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热久留体内,血遇热形成瘀血,津液遇热炼成痰。热再与瘀、痰等相挟,就内蕴结毒形成热毒。热毒壅阻于经络脏腑,肿瘤就生成了。
 
    肿瘤的热毒内蕴证候如鼻咽癌出血坏死秽臭,乳腺癌肿痛流脓,肺癌咳嗽痰黄,和一些肿瘤病人病灶局部包块肿物增大,全身见发热、口干口苦,甚至高热持续不退等。
 
    (4)正气亏虚:恶性肿瘤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肿瘤病人,特别是晚期癖肿病人,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正气亏虚表现。正气虚弱时,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为肿瘤的生成提供了条件。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患了肿瘤以后,由于肿瘤细胞无控制地大量繁殖,机体消耗很大。使用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大多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有较大的损伤。这些都加重了正气亏虚的程度,往往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病程的某些阶段,正气亏虚甚至成为主要矛盾。
 
    正气虚弱,最常见的是脾和肾两脏的亏虚。肾为先天之本,即是人的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脾为后天之本,是指后天通过饮食、调养等对体质的影响。所以正气虚弱,可以先在脾、肾功能失调上表现出来,或脾气失健,或肾气不足等。如果此时失去调治,或病久以后,进一步损伤各脏的气血、阴阳和津液,甚至伤及阴精、元气等人体的基本物质,到晚期至虚之候出现时,病就难治了。所以在治疗肿瘤病的任何阶段,始终要抓住正气亏虚这一个病机,采取适当适时的扶正疗法,是掌握治疗主动权的关键。
 
    正气亏虚的主要临床表现,参见下文“扶正培本法”。
 
    2.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
 
    治疗原则是中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总则。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观察病情,再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立法、处方、用药的治之大则。
 
    (1)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病灶发生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所以人们往往偏重于对肿瘤的局部治疗。但是,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组织、脏腑、器官在结构上不可分割、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人体每一种组织,每一个器官都是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整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局部的病变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病理变化在局部的表现,所以肿瘤虽发生在局部,但它的形成、发展与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失调息息相关。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的一切变化,如气温有冷有热,气候有燥有湿,地域有高有低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现代医学肿瘤流行病学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
 
    掌握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精髓。肿瘤的治疗也应掌握这一原则。如上所述,肿瘤的发生,是机体在某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某个环节的平衡失调,导致了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实际上他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所以在治疗时,不仅仅要注重局部肿瘤灶的控制和消灭,还应该时刻注意患者全身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邪正双方的强弱、精神情绪的好坏,饮食起居的乖适,来辨证、遣方、用药,调整阴阳之间、气血之间、脏腑之间、虚实之间的平衡,达到正气胜过邪气,机体抵抗肿瘤的治疗日的。同时,治疗时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等因素,病人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因素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阴阳变化、气候特点等等,运用不同的治法,比如老年人应慢治久养;妇女要注意经、带、眙、产的特殊性;北方患者常兼燥,宜用滋润药;南方病人易患湿,宜兼祛湿;冬天慎用过分寒凉的药;夏天避免过分温煎等等。
 
    (2)辨证与辨痛相结含的原则:中医治疗滨病的基本法则是“辨证施治”,就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对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舌苔脉象,通过审证求因,辨明所属的类型、性质。比如,根据八纲辨证的理论,辨明病证是属寒还是属热,属表还是属里,属虚还是属实,属阴还是属阳。根据脏腑辨证的理论,辨明病在哪一脏,哪一腑,根据气血津液辨证理论,辨明病证是属气分还是血分等等。辨证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疾病的基础,只有准确地辨明证型,施以相当的治法,才能收到治疗肿瘤的良好疗效。辨病,就是作出明确的现代医学的诊断,包括明确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病理性质、恶性程度,病属早、中、晚哪一期,有无扩散,漫润扩散的范围,有无并发症等等。现代肿瘤医学的不断进步,已阐明每一种肿瘤都有其备自的发生发展规律,所以正确的诊断对于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从而施以正确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制定出完善的治则和治法。这个过程包括:经过正确的辨证,决定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根据辨病的结果,针对肿瘤的不同种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并发症,选择有特殊治疗效果的药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
 
    (3)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是病邪和人体正气互相的斗争。病邪盛则病情恶化,正气强则病情好转。中医对肿瘤病的治疗,就是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扶助正气,克伐邪气,使邪正斗争形势不断朝有利于疾病痊愈好转的方向转化。
 
    扶正就是纠正机体正气虚弱的情况,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病后康复能力,为祛邪打好基础。中医认为机体的虚弱包括许多方面许多类型,如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而气虚中又可以分成营气虚、卫气虚、宗气虚等。各个脏腑虚弱也有不同表现和种类,如肾虚可分成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所以扶正时,要先辨明属于哪一类性质、哪一个脏腑的虚。
 
    祛邪就是祛除病邪。首先要辨明病邪的性质,对于肿瘤病来说,常见的邪有热毒、血瘀、痰浊等等。其次是辨明病邪的程度是轻是重,侵犯的病位是在表还是在里,在气分还是血分,以及侵犯了何脏何腑,有无几种病邪挟杂等等,再选用合适的祛邪方法。
 
    肿瘤是邪实、正虚,虚实挟杂的疾病,在治疗中,要始终贯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除如上述明确邪、正双方的性质、程度、部位等以外,还要正确估计邪正斗争的形势,确定是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或者攻补兼施,是攻邪为主扶正为辅,还是扶正为主攻邪为辅。如对早期肿瘤,正气尚强,可以用先攻邪,或攻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方法。对晚期肿瘤则要采用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方法了。另外攻邪太猛往往会损伤正气,而扶正太过又会助长邪气,所以用药处方时要时时注意不要使正气已虚的更虚,邪气已实的更实。
 
    (4)治病求本与急则治标相结合:中医治疗疾病,一般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就是针对疾病发生的根本病因、病机来处方用药,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标和本是相对而言的。邪正双方,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和症状,病因是本,症状是标;疾病先后,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等等。对于肿瘤病来说,患者的机体状况是本,肿瘤的原发灶是本,而出现的症状、并发症是标,肿瘤转移灶也是标。治病求本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来治疗,比如控制和消除肿瘤原发病变,消除内外致病因子,调整已经失调的脏腑气血功能,等等。
 
    在肿瘤病的发展过程中,要出现各种症状和并发症,比如出血、发热、感染、脱水、胸腹腔积液、呕吐、腹泻、疼痛、咳嗽等。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胃癌病人大量出血不止,肠癌病人消化道梗阻。这些症状和并发症急迫时,应该刻不容缓地对症治疗,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急则治其标”。
 
    大多数肿瘤是本病、标症错综复杂,不可分割。本病不除,标症难去,因此在病症缓和的时候不要忘记治本,即“缓者治其本”。但是如果标症不治,常常加重本病。所以治疗时大多采用标本兼顾,标症缓和时治本佐以治标,标症急时治标为主。当急治标缓解标症以后,立即继续图治根本。
 
    3.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下面几种。                                  
 
    (1)活血化瘀法:是促进血液运行,消散瘀血积聚的治疗方法。前面已经提到,肿瘤生成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瘀血阻滞。瘀血的形成可以有气虚、气滞、血热、血寒等原因。所以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又可以有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攻下瘀血等等。根据病人出现的证候,分析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发展程度,选用各法治疗。活血化瘀法有疏通经络、破瘀散结、止血止痛等作用,在止痛、缩小肿块、减轻出血症状等方面,效果也很好。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穿山甲、地鳖虫、赤芍、王不留行、皂角刺、乳香、没药、石见穿、五灵脂、水蛭、丹皮、泽兰、落得打、益母草、牛膝等等。                               
 
    根据现代医学实验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证实许多药物有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抑制癌细咆生长和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防止骨髓造血机能被化疗药物抑制等多种作用。                                  
 
    (2)清热解毒法:是用性味寒凉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热毒所致的实热证的方法。热毒由邪热或郁火蓄积日久而成,常常是大实、大热之症,即发病较急剧,症状较严重,变化较迅速,不及时处理,可以很快损伤正气,或伤气、或伤阴,甚者气伤及血,阴损及阳,造成严重后果。                               
 
    热毒炽盛是某些肿瘤在某个阶段的主要病机,当出现热毒证候的时候,要及时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另外,因为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清除肿瘤组织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和控制肿瘤生长发展的作用,所以临床医师给没有明显热毒表现的肿瘤病人辨证施治时,辨病枷用清热解毒抗肿瘤药物,常取得较好效果。                                  
 
    常用的清热解毒抗肿瘤药物有:苦参、山豆根、龙葵、白英、自毛藤、七叶一枝花、石上柏、自花蛇舌草、半枝莲、凤尾草、冬凌草、半边莲、马鞭草、蛇莓、土茯苓等等。                               
 
    根据现代医学药理实验研究,许多清热解毒药有抑制癌纲胞生长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清除和减轻肿瘤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等作用。                                  
 
    (3)化痰软坚法:是用消痰通络,软坚散结和燥湿利湿的药物治疗中医辨症属于痰湿凝聚一类的肿瘤。这类药物除有化痰化湿的作用外,还有消散和软化肿块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于病机属痰湿凝聚的肿瘤外,对一些肿瘤病人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痰湿症状,比如胸闷身体困重,呕吐痰涎,咳嗽痰多,肿块经久不消,舌苔滑腻,脉濡等,也都可用它们治疗。                                  
 
    常用的化痰软坚抗肿瘤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皂角刺、桔梗、瓜蒌、海藻、昆布、牡蛎、山慈姑、黄药子、自芥子、路路通等。常用燥湿利湿抗肿瘤药物有:苦参、黄连、黄芩、黄柏、猪苓、茯苓、薏苡仁、木通、泽泻、泽漆、金钱草、瞿麦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