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百科 > 清热解毒类药
清热解毒类药列表
  • 茵陈蒿(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的全草。)
  • 【别  名】     茵陈(《本草经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绵茵陈(《本经逢原》),小白蒿、香蒿(《陕西中草药》),青蒿(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西),阿荣(蒙语),西瓦克(维吾尔语),阿坤(阿坝藏语),绒蒿,猴子毛。
    【性味功效】     味苦,性微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     常与三白草、垂盆草、栀子、大黄等配伍治疗湿热内蕴的肝癌。常与虎杖、郁金、金钱草、山栀等配伍治疗湿热阻滞的胆囊癌。     常与七叶一枝花、田基黄、龙胆草、土茯苓等配伍治疗湿热毒盛的胰腺癌。     此外,还适用于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10~5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
  • 【别  名】     七叶胆、公罗锅底、落地生(云南),小苦药,遍地生根。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消炎解毒,止咳祛痰。
    【临床应用】     用于抗癌治疗,适用于肝癌、胃癌、肺癌、皮肤癌、子宫癌等治疗。     此外,还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0.75~1g(散剂)。
    【注意事项】
  • 粉防己(防风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根。)
  • 【别  名】     石蟾蜍、倒地拱、汉防己(通称),白木香、金丝呆鳖、金丝呆葫芦(浙江),土木香、九节葫芦、金钱吊蛤蟆、过山香(江西),独脚乌柏(广东),长根金不换(海南岛),铜锤秤锤(广西)、山乌龟(广西、福建)。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寒。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癌症,如膀胱癌、肺癌、肝癌、肾胂瘤等。     常与萆薢、薏苡仁、黄柏等配伍湿热治疗下注的膀胱肿瘤。     常与葶苈子、蚤休、茯苓等配伍治疗气滞湿阻,水湿停滞的肺癌。     常与三白草、垂盆草、茯苓等配伍治疗气滞湿阻,水湿停滞的肝癌。     常与片姜黄、桑枝、黄芪等配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肩背疼痛。     此外,本品还用于风湿病、水肿、关节炎、高血压病等。
    【用法用量】 每日5~10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     汉防己甲素静脉用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血红蛋白症、血红蛋白尿和轻度贫血等。
  • 射干(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的根状茎。)
  • 【别  名】     乌扇(《滇南本草》、陕西、甘肃、福建、广西),野萱花(《本草纲目》),扁竹(《本草纲目》),黄花扁蓄(《生草药性备》),开喉箭(《分类草药性》),蝴蝶花(福建、江西、湖南),山蒲扇(山西、甘肃、陕西、辽宁),扇子草(山西、陕西、甘肃、湖北),老鸦扇(陕西),铁扇担(江苏),黄知母(四川),交剪草(广东、广西)。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利咽消痰。
    【临床应用】     适用于咽喉癌、肺癌等。     此外,还适用于咽喉疼痛、痰咳气喘、腮腺炎、支气管炎、闭经、乳腺炎,外用治水田皮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3~6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桔梗(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根。)
  • 【别  名】     道拉基(延边)、苦菜根(河北)、铃当花(山东)、大药(江苏)、包袱花《《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宣肺,散寒,祛痰排脓。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咽喉部肿瘤等。     常与鱼腥草、蒲公英、瓜蒌皮、葵树子等配伍治疗痰热壅盛、痰气交阻的肺癌。     常与甘草、山豆根、牛蒡子、板蓝根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郁火上炎的咽喉部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外感咳、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桔梗的溶血作用相当强,故只宜口服,不能作注射剂用。
  • 黄芩(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
  • 【别  名】     子芩、条芩、独尾芩、鼠尾芩、黄芩条、山豆根、土金茶根。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湿热,泻火,解毒,安胎。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癌、胆囊肿瘤。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肺癌、大肠癌、子宫颈癌、乳癌、肠癌、睾丸癌、胃癌等,可延长生存期,或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此外,还常治疗温病发热、肺热咳嗽、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疮疖等。
    【用法用量】     6~10g,煎服。
    【注意事项】
  • 黄连(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茎。)
  • 【别  名】     味连、川连、鸡爪连。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胂瘤,如肝、胆肿瘤,舌癌,唇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     常与茵陈、山栀、三棱、莪术、丹皮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瘀毒和积的肝胆肿瘤。     常与生地、木通、竹叶、赤芍等配伍治疗火毒炽盛的舌癌和唇癌等。     此外,还适用于高热神昏、吐血、衄血、疔疮肿毒,湿疮瘙痒、急性结膜炎、口疮、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胄炎、热盛心烦、痞满、消渴、烧伤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1.5~6g,水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2g,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其性苦寒,凡阴虚烦热或脾胃虚实而无湿热实火者,均不宜应用。
  • 黄柏(芸香科黄柏属植物黄柏的树皮。)
  • 【别  名】     檗木、黄檗木、黄波萝、元桕。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膀胱肿瘤。此外,还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口疮、风湿病。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 淡竹叶(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 【别  名】     碎骨子(《本草纲目》),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竹叶麦冬(《中国药用植物志》、《江西草药》),山鸡米(《华南主要经济禾草》),淡竹米、山竹叶(《江苏植物药材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林下竹、野麦冬(《闽东本草》),草子山麦麦(福建)。
    【性味功效】     味甘,性寒。清热除烦,利尿,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     适用于舌癌、唇癌,也适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后。常与灯心草、木通、赤芍、黄连等配伍治疗用脾虚胃热、心火上炎的舌癌、唇癌。     常与天花粉、麦冬、石斛、银花等配伍治疗经化疗、放疗后气阴两伤的肿瘤患者。     此外,还适用于心中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尿少色黄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5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蛇莓(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以全草入药。)
  • 【别  名】     地莓、蚕莓(《本草纲目》),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滇南本草》),九龙草(《本草纳目拾遗》),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风(《草木便方》),一点红(《岭南采药录》),小草莓、地杨莓(《陆川本草》),三脚虎(福建),红顶果、蛇蒿、雪丁草、血疔草(云南),红毛七(湖北)、三叶蛇、三面风、紫莓草(江苏),蛇龟草(湖南),落地杨梅(广西),老地蜢、金蝉草(贵州),蛇不见(江西),蛇婆、龙吐珠(台湾)。
    【性味功效】     味甘、酸,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多种癌肿,如肝经郁火旺盛,热毒壅滞的乳腺癌,痰火胶结的鼻咽癌、甲状腺肿瘤、子宫癌、肺癌、肝癌。     此外,还适用于治疗虫蛇咬伤、跌打损伤、湿疹、带状疱疹、腮腺炎、肠炎、小儿惊风、外感咳嗽、百日咳。全草可治白喉、喉痛黄疸等。
    【用法用量】     内服12~3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 猪殃殃(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的全草。)
  • 【别  名】     锯锯藤、细叶茜草(《抗癌中草药介绍》),小红丝线(广西),齿蛇草(福建),小禾镰草(湖南),小锯子草(湖南、贵州),拉拉藤、锯子草(通称),活血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辛,性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止痛,止血。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白血病、下颔腺癌、甲状腺肿瘤、子宫颈癌等。     常与自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草根、野菊花、连翘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热毒郁滞的乳腺癌。     常与丹皮、百蹄根、山栀、牛黄等配伍治疗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的白血病。     也可用本品50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分3~6次服,每日1剂,或用鲜品250g,绞汁加红糖,长期服用。     此外,还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菌痢、疮疖肿毒、蛇咬伤、感冒发热、痛经、白带、崩漏、尿路感染等。
    【用法用量】     每日15~100g,水煎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 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猕猴桃的根和果实入药。)
  • 【别  名】     藤梨、木子、猕猴梨(《开宝本草》),羊桃(《医心方》),阳桃(《日用本草》),毛叶猕猴桃(《经济植物手册》),杨桃(《云南中草药》),毛粟树、白毛桃(《云南中草药选》),大红袍(《贵族民间方药集》),山羊桃(《贵州草药》),猴子梨、大零核(《福建民间草药》),绳梨、金梨、野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狐狸桃(《草药手册》、江西),野洋桃、公洋桃(湖南),鬼桃(陕西、湖南),毛桃子、毛梨子(四川)。
    【性味功效】     果:味酸、甘,性寒,调理中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通淋。根、根皮:味酸、微甘,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水肿,祛风利湿,利尿。茎中汁:味甘,性寒,无毒。
    【临床应用】     本品根适用于肿瘤,如胃癌、乳腺癌等。     与水杨梅根、蛇葡萄根、并头草、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癌。     与野葡萄根、八角金盘、生南星等配伍可以治疗乳腺癌。     此外,果实适用于烦热消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黄疸、石淋、痔疮、烧烫伤。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核、痈疖肿毒、水肿。茎中汁适用于石淋、胃闭。叶适用于烫伤、杀虫。
    【用法用量】     每日15~100g,治癌症可用至20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紫阜(紫草科软紫草属植物新疆紫草的根。)
  • 【别  名】     软紫草(通称)、山紫草、红石根。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子宫癌、肝癌、肺癌、白血病。     常与七叶一枝花、三白草、半枝莲等配伍用于肝郁化火、热毒炽盛的肝癌。     常与葵树子、天冬、七叶一枝花、苦参等配伍用于血热毒盛的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     本品还适用于血热郁滞、疹发不畅或斑疹紫黑,色不红活、以及血热毒盛兼二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     每日5~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紫菀(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
  • 【别  名】     青菀(《吴普本草》),紫倩(《名医别录》),驴耳朵菜(辽宁),青牛舌头花(河北),呼荣一温都苏(蒙语)、小辩儿、夹板菜、紫菀(《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辛、苦,性温。散寒润肺,祛痰止咳。
    【临床应用】     适用于肺癌和纵隔肿瘤等。     常与贝母、麦冬、款冬花等配伍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肺气壅滞的肺癌。     常与昆布、海藻、牡蛎、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壅肺络、痰气凝结的纵隔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等。
    【用法用量】     每日6~12g,水煎服。
    【注意事项】     本品含皂甙,有强烈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使用。
  • 椿皮(苦木科樗树属植物臭椿的根皮或干皮。)
  • 【别  名】     椿根皮、樗根皮、凤眼草(果实名)(《全国中草药汇编》),樗(古名),臭楮(《食疗本草》),臭椿皮(《滇南本革》),山椿(《本草拾遗》),大眼桐(《本草纲目》)樗树、白椿(通称)。
    【性味功效】     根皮味苦、涩,性寒,燥湿清热,止泻,止血。果实味苦,性凉,清热利尿,止痛,止血。
    【临床应用】     适用于结肠癌、直肠癌、宫颈癌等。     常与黄柏、苦参片、露蜂房、生地榆、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热毒壅滞的结肠癌、直肠癌。     常与墓头回、紫草根、木馒头、土茯苓等配伍治疗湿热蕴结、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阻塞胞络的宫颈癌。     此外,椿根皮还适用于慢性痢疾、肠炎、便血、遗精、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果实还适用于胃痛、便血、尿血;外用治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     每日5~15g,水煎服。
    【注意事项】
  • 雷公藤(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
  • 【别  名】     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植物名实图考》),菜虫药、蝗虫药、红药、红紫根、断肠草(《中国树木分类学》),黄藤草(《中国药用植物志》),水莽藤、山花色(《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药(《中国经济植物志》),水莽草(《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山砒霜(《福建药物志》),黄藤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性味功效】     味苦,性凉,有剧毒。祛风,解毒,杀虫。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治疗鼻咽癌、白血病等。     此外,本品还适用于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等,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带疮、烧伤、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     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次,每次2~5片。
    【注意事项】     雷公藤对各种动物的毒性殊不相同。对昆虫有触杀效能,对人、狗、猪的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并可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要导致死亡;但对羊、兔、猫、鱼等却无毒性。
  •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的全草。)
  • 【别  名】     黄花地丁、地丁(《本草纲目》)、蒲公丁(《本草纲目》、《陕西中草药》)、茅萝卜(《四川中药志》),奶奶草(《宝鸡中草药》),黄花苗、勃勃丁(《河南中草药》),古古丁(《江苏植物药志》),乳汁草(湖南、福建、江西),婆婆丁(东北、河北、山东),克什芒(青海藏语)。
    【性味功效】     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常与夏枯草、八月札、浙贝母、木芙蓉、瓜蒌皮等配伍治疗热盛血滞的乳房肿瘤。     常与银柴胡、半枝莲、山栀、炙鳖甲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热毒壅滞的肝癌。     常与石韦、山海螺、黄芩、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痰热恋肺、邪热炽盛的肺癌。     本品还适用于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乳少等。
    【用法用量】     干品每日10~25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用鲜品洗净捣烂敷患处。也可制成糖浆和片剂。
    【注意事项】
  • 狼毒(瑞香科植物狼毒的根。)
  • 【别  名】     热吉合巴(西藏)。
    【性味功效】     辛,锐。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肌内注射狼毒制剂对肺癌、乳腺癌、肠癌及脑部之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 庆巴消夏(豆科植物瞌藤的成熟种子。)
  • 【别  名】     瞌藤子、拉哥肖夏。
    【性味功效】     甘凉,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抗癌、杀虫、灭螺、催吐泻。
    【用法用量】     单用,1~2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 木瓜(蔷薇科植物西藏木瓜、皱皮木瓜、毛叶本瓜。)
  • 【别  名】     赛亚。
    【性味功效】     酸、微甘,温。清解培根之热。
    【临床应用】     毛叶木瓜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注意事项】
总数: 40   页次: 2/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