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篮灸
【概  述】
    温篮灸是我国广东省的针灸工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制的一种新型温灸器。和前面所述的各类的灸器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种悬灸装置。安装简易经济、操作方便随意,改变了徒手持艾灸移动施灸的状态。由于装置固定,代替人手,医者只须挂好灸篮,巡视照料即可,因调节板的作用,可一次吊挂多个灸篮,同一时间可灸治多个穴位,每位医师同时可施灸照顾接受灸治5人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灸篮上下相通,空气对流通畅,使艾火燃烧充分,提高热量辐射度。本法灸治面宽,热力渗透持久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艾灸疗效。

【操作方法】
    灸篮制备
   
    1、圈架:在治疗床上面离地2米高处用角铁或木料围成长2.2米、宽l米的长方形固定吊架,在宽侧两边各相距15cm位置装上两条与长侧等长12号铅线,以备装配活动调节板。
   
    2、活动调节板:用厚0.3cm、长90厘、宽15cm的铝板,在板正面横与竖间每隔2cm钻满1cm圆孔,将调节板两边等距离穿进圈架的铅线中,将铅线拉直固定。调节板可前后滑动,小圆孔可作左右、高低调节,每个圈架需装配调节板5~7块。
   
    3、悬吊铁线钩:用14号铅线分别以80cm、70cm、60cm作成长、中、短3号,铅线两头作成钩状,为悬吊钩,每个圈架各配6支。
   
    4、灸篮:用壁厚0.1cm、直径5cm铝管,截成每段6cm,每段铝管上端对称各钻0.3cm小孔,用每段长18cm18号漆包线两头扎紧于铝管双侧小孔为篮柄,用每英寸18目不锈钢丝网,剪成每块直径6cm圆形,装于铝管底端而成灸篮,临床如需用大小不同规格灸篮,可用不同直径铝管制作。
   
    具体操作
   
    1、选定穴位后,将活动调节板滑至灸治穴位的顶端位置。并依据施灸位置高低和灸位数量调挂好不同长度悬吊钩。
   
    2、每个灸篮艾绒盛至7分满时,可连续灸治20min,如需施灸时间再长,可添加艾绒。最好用纯艾绒,如使用普通艾绒,应拣去艾枝杂物,去除泥沙,以防微粒漏过钢网烫伤皮肤。亦可施药物灸:按“太乙灸”、“雷火灸”配方,药物灸用三七、大小茴、肉桂、羌活、独活、细辛、白芷、雄黄等,按艾6药1比例碾碎和艾绒伴匀置于灸篮内。隔药灸用姜片、蒜片、盐,或用纱布浸湿药酒或药醋,铺于灸治部位,再用灸篮施灸。此项灸法灸篮可适当调低接近灸治部位。将少量艾绒点燃放于灸篮内,使其缓缓燃烧,挂于悬吊钩上,灸篮底端距灸治部位约5cm。此时,灸篮中已燃烧的艾火透过钢丝产生灸的作用。
   
    3、施灸时可在篮柄上调节方向角度,因漆包线韧性好,可随意弯曲。
   
    一般每次灸20~30min,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适用于艾灸治疗的病证,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骨性关节病、软组织劳损、胃下垂、偏瘫、慢性胃炎、痛经、重症肌无力、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尿潴留等疾病。

【注意事项】
    l.施灸时,术者应多巡视,询问患者感觉,以受灸者感到灸治部位有温热舒服不烫为度,术者应依据受灸者对热感的耐受程度调节灸篮高低。
   
    2.用电针加悬灸时,应注意灸篮底与针柄不相互碰撞,以防碰落灸篮。
   
    3.要经常检查篮底丝网是否破漏,篮柄漆包线折断时应及时更换。

【临床应用】
    各种病证
   
    取穴:根据不同病证按常规选穴。
   
    治法:用温篮灸,方法同上述,
   
    疗效:以温篮灸为观察组,艾条灸、温筒灸为对照组,经对慢性支气管哮喘、骨性关节病、软组织劳损、胃下垂、偏瘫、慢性胃炎、痛经、重症肌无力、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尿潴留13个病种共10300例,分组作疗效对照观察。观察组6781例,痊愈3826例,有效2589例,无效366例 ,痊愈率56.45%,总有效率94.6%。对照组3519例,痊愈1714例,有效1577例,无效228例,痊愈率48.7%,总有效率93.5%。
   
    两组痊愈率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从痊愈率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病案举例】
    (略)
   
【主要参考文献】
   
    马雄等。“悬灸装置”临床应用观察  中国针灸2001;2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