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灸
【概  述】
    排灸法,又称排艾灸法,是现代针灸工作者创制出来的一种艾条悬灸法。它主要特点在于:一般艾条悬灸法多仅以1支艾条施灸(上述齐灸法亦仅3支),而本法少则4支,多则12支,同时点燃後,分成两排排列好,由施灸著左右两手分别用五只手指夹拿,作扇形排列,故称之为“排灸法”。本法火力充足,多穴同灸,对某些难治病证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运用本法要求手法纯熟,具有一定经验。

【操作方法】
    点燃艾条,手边准备好一个足够大的盛艾灰的盘子。初试用此法时,手法未纯熟时可从左右两手各拿2支艾条开始,到以后慢慢纯熟适应时,逐渐每手加至3支、4支、5支、6支。此时,两手所拿艾条左右作扇形排开,艾火熊熊,烟焰弥漫,十分壮观。
   
    根据不同部位具体施灸方法有所区别,详述如下:
   
    颈背部位:患者端坐,术著在其背後,左右两手各拿好一排已点燃的艾条,从颈部两侧风池穴开始,沿颈而下,至大椎,再从大椎穴处向两侧肩部慢慢散开,直到两侧肩峰为止。接着艾条又重新合拢到大椎穴上,顺着脊背,沿着华陀夹脊从上到下,一直到达骶椎,在整个颈背部施灸时间一般在5min左右,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的忍受耐力情况而定。施灸时,患者会明显地感受到多条艾条同时点燃时产生的强大热量对皮肤的强烈刺激,患者的反应是脊背温热,全身出汗,非常舒服。
   
    胸腹部位:患者平卧于床,露出胸腹部。术者双手持两排灸条,从胸前区膻中穴开始施灸,上至天突穴,下至关元穴,然后再从天突穴处慢慢向两侧肩峰处移动,这个过程约为l~2min。
   
    四肢部位:患者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双脚自然伸直,微微分开与肩等宽。施灸者双手各拿一排艾条,先从两肩开始,经肘关节曲池、外关。转入内关到合谷;然后转到下肢,从太溪开始沿大腿内侧上,经三阴交、阴陵泉、绕过膝关节,从足三里下到悬钟、昆仑。这过程的需1~2min。
   
    头面部位:患者面对施灸者端坐好。施灸从额中央印堂开始,慢慢分开到两侧眼眶、太阳,最后结束在双耳周围。这一过程约需1min左右。
   
    以上4个步骤全部做完约需10min左右。做完后患者已全身微微出汗,温暖异常,有通体舒泰的感觉。一般隔日施灸一次,病变部位及相应经穴可稍作重点处理,艾灸时间可适当延长。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本法适用于多种慢性难治病证,尤以虚寒者为佳。须要说明的是,因本法临床实践还不多,其确切适应病证还有待进一步总结。

【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有凉风直接吹到患者身上,还要令室内通风排气良好。施灸时要密切留意艾条点燃后的艾绒、灰烬要及时抖落在盘中,不要散落在患者皮肤上,以免造成烫伤或意外。
   
    2.发热、出血、肿瘤扩散期、身体极度虚弱或小儿患者难以合作者为本法所禁忌症。

【临床应用】

【病案举例】
    某男,50岁,初诊日期1996年6月 2日。患者有高血压10多年。近两年因工作紧张,血压长期徘徊在20~25Kpa/12~16kPa之间,中西药均无效。长期头目昏朦,失眠多梦。脉弦缓,舌淡紫无苔,边有齿印。诊断为高血压病,(劳损,属肾虚肝郁,气滞血瘀)。用“排艾灸疗“先处理,然后用补阳还五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减。艾灸第一次后,患者全身温暖,微微发汗,四肢轻松,头目清醒,血压当场降到18/12kPa,当晚睡眠安好。翌日精神欢快,头目清爽。效不更方,续艾灸三次后,诸症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
   
    古健青。排艾灸疗  亚洲医药 199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