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咯血
【概述】
 
    肺结核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局部症状之一,约占肺结核病人的1/3~1/2。咯血程度不一,小量略血(痰中带血或失血),系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中等量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而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则可出现大咯血,大量咯血常伴发热。
    单独应用针刺治疗咯血,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就有大量报道。从所及文献看,针刺对大、中、小量略血均有效果,以中等量以上咯血的疗效最为理想,持续少见咯血或痰血者效果较差。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针灸治疗的规律已初步浮现,如取穴上,孔最穴的作用正在得到公认,在施治的具体方法上,除毫针刺外,虽有电针、皮肤针叩刺、穴位注射以及穴位大蒜泥贴敷、穴位埋线等法的报道,但以前三者更佳。就我们收集的10篇文章744例病人统计,针灸治疗肺结核咯血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1~10]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孔最、尺泽。
    配穴:内关。
    2.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以“气至病所”手法,激发感传到达咽喉部或前胸部,如能出现口干、咽喉发凉、前胸发紧等病人自觉现象最佳。为了易于激发“气至病所”针感,宜令病人平卧针刺。以平补平泻法,持续运针2分钟,留针20分钟~30分钟,每隔 5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每日l~2次,大咯血者可2~3次。
    3.疗效
    单用针刺法治疗79例,有效率在90%左右[1~2]
    (二) 皮肤针
    1.取穴
    主穴:颈动脉搏动区。
    配穴:孔最。
    颈动脉搏动区位置:其范围包括上自下颔以下,下至锁骨以上的颈总动脉及其分支搏动区。
    2.治法
    以七星针在颈动脉搏动区内,沿一例或双侧的颈动脉有规律有节奏地雀啄样叩击,自上至下,周而复始地反复弹刺。强度中等,频率在180次/分左右,刺激时间据症情而定,一般须持续10分钟~30分钟。如疗效不显,加叩刺孔最穴,手法同上。每日1~2次。
    3.疗效
    七星针治疗咯血,疗效较为满意。以本法治疗129例,有效率达96.9%~100%[3,4]
    (三) 电针
    1.取穴
    主穴:内关、孔最。
    2.治法
    每次只取一侧穴。以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针柄与G6805电针仪接通,电流定为1.8mA,输出电压0.2V,采用方形波,频率160次/分,连续脉冲刺激30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于发作时针刺。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经电针治疗30分钟内大咯血停止,痰中仍带少量血,经12小时不再大量咯血者;(2)有效:经电针治疗30分钟内大咯血停止。痰中仍带少量血,并在12小时内又发咯血者;(3)无效:经电针治疗大咯血不止,改用其他方法者。
    治疗300例,显效195例(65%),有效95例(30%),总有效率达95%[8]
    (四)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太渊、肺俞;(2)曲池。
    2.治法
    药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垂体后叶素。
    第一组用地塞米松注射,以5号针头垂直刺入太渊穴0.3寸~0.5寸,呈45度角刺入肺俞穴0.5寸~0.8寸。针头上下提插,待得气后,回抽无血即注入本品,每穴2.5mg,每日1次。第二组用垂体后叶素,进针得气后,每穴注入5单位药液,12小时注入1次。均以连续3日为一疗程。配以抗痨、抗菌等药物。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3天内咯血停止,血痰消失,不再出血;有效:6天内上述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6天以上未见改善者。
    共治疗114例,显效60例,有效4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1.5%[9,10]
    (五) 其他措施
    1.大咯血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须避免情绪过分紧张。
    2.失血过多,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时,应考虑输血。
    3.咯血过多致窒息者,应变换病人体位,使易于咯出血液。
    4.大咯血不止,针灸治疗2次无效者,宜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张×,男,57岁,干部,1997年3月26日入院。
    主诉:咳嗽咯血2天。
    病史:患者于3月24日痰中开始带少许血丝,3月25日突然咯血80ml左右,鲜红色,伴胸痛,咳嗽。给止血敏2.0、止血芳酸0.3、Vitk20mg静推,1次/天,同时给抗痨支持治疗。于3月26日、27日又分别咯血4次,每次大约20ml。
    检查:体温36.5℃,心率80次/分钟,血压16/8Kpa。左肺呼吸音低,未发现其他异常。化验:血沉10mm/小时。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X线胸片:双肺上野斑点状、条状及网状阴影,密度较高,边沿清晰,左肺门略大,右肺门略上提。
    诊断: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并咯血。
    治则:宁络止血。
    取穴:曲池。
    治法: 3月28日开始采用穴位封闭疗法,即用1ml无菌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垂体后叶素10个单位,将此药液注射到双侧曲池,每穴5单位,出针后按压片刻。每12小时封闭1次。次日未再咯血[10]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学谦.针刺孔最穴治疗肺结核咯血.辽宁中医杂志,1980;(3):25
    [2]张景良.针刺治疗肺出血14例初步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11):23
    [3]何国钧.七星针治疗肺结核咯血109例的临床观察和机制探讨.中医杂志,1962;(3):17
    [4]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院.七星针治疗咯血的初步报道.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资料选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345
    [5]上海市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肺科.大蒜泥敷贴涌泉穴治疗咯血.中华医学杂志,1977;(12):777
    [6]张景良.感应电穴位刺激法治疗肺结核咯血8例初步报告.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11):21
    [7]北京市结核病院.穴位埋线治疗肺结核咯血80例初步小结.结核病防治简讯,1975:34
    [8]孟雪英.电针治疗肺结核咯血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6;6(1):9
    [9]王智松. 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肺结核咳血.黑龙江中医药,1989;(4):56
    [10]张风娥等.穴位封闭治疗肺结核并咯血90例.陕西中医, 2000;2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