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类螫伤
【概述】
 
    蜂类螫伤,是指蜜蜂(或蚂蜂、大黄蜂、胡蜂等)螫伤后引起的一系列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蜂蜜类的腹部末端有一对毒螫和一根毒剌,素养剌剌入人体皮肤后,即将毒液注入体内。蜂类螫伤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搔痒,和数有水泡或坏死;群蜂多次螫伤,可迅即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以致肌肉痉挛、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或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针灸抢救蜂类螫伤,在古文献中即有记载:“解九里蜂,用皂角钻孔,巾在蜂叮处就皂荚孔上,用艾灸三五壮即安。”(《丹溪心法•救急诸方九十八》)。现代较早的报道则见于1988年,应用指针灸治等法,成功抡救蜂螫重症[1]。近年来,陆续有一些报道,多用剌络拔罐之法。至今虽然有关文章不多,但颇有临床借鉴价值,故特辟一节介绍之。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螫伤部位。
    2.治法
    阿是穴和皮肤针(或三棱针)用酒精严格消毒后,以皮肤病针在病变部位重叩,注意用皮肤针叩刺范围需超过病变部位。使皮肤出现稠密出血点为度;或在被螫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许。然后拔罐吸附在叩刺部位上,大面积叩刺者,可用火罐并排吸附,留罐5分钟~8分钟起罐,可拔出数毫升粘稠之血液。若红肿仍著,可连续叩刺加拔罐;或行穴位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压5mg~50mg加维生素B1250mg及2%利多卡因1ml~4ml注入阿是穴,每穴1ml~2ml。一般仅治疗1次。
    3.疗效
    以红肿基本消退,无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为治愈。治疗105例,全部治愈[2,3]
    (二) 其他措施
    1.如有毒剌、毒囊遗留,应即用针挑出,局部用弱酸或弱碱溶液冲洗。
    2.全身过敏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应结合中西医药物治疗。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张××,男,38岁,1996年6月10日就诊。
    主诉:(代诉)蜂螫后失语30分钟。
    病史:患者于30分钟前在送蜂车工作时被蜜蜂螫于鼻尖及口唇,鼻尖及口唇肿胀,舌根僵硬,声音嘶哑,呼吸急促,急到卫生所肌注苯海拉明20mg、地塞米松5mg,但症状无缓解。20分钟后上述症状加重,说话完全失音,急送急诊科。患者在1995年及1996年曾2次因蜂螫后失语而入神经科,治疗半月后出院。
    检查:头面部以鼻、唇为中心高度肿胀,鼻尖及上唇正中可见螫痕,呼吸急促,神志清楚,问话张口无语,血压120/70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病理反射。脑电图示快波增加,偶有θ波。
    诊断:蜂螫后失语症。
    治则:消肿利气开音。
    取穴:涌泉。
    治法:针刺双侧涌泉,施行强刺激,持续捻转提插30秒钟,两侧穴位交替进行,间隔5分钟重复1次;配穴取双侧内关、合谷,弱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治疗约10分钟时能发“啊”音,30分钟时能间断说3个字话语;鼻唇肿胀减轻,气急缓解。次日及第3日继续用上法治疗,第3日治疗结束时症状全部消失。说话自如,脑电图恢复正常。随访2年,虽偶被蜂螫,但再无失语现象发生[4]
    医案二
    张××,女,34岁,1999年5月15日就诊。
    主诉:蜜蜂螫伤前臂2天
    病史:患者于2天前被蜜蜂螫伤前臂。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甚,中心有水泡。前来求治。
    诊断:蜂螫。
    治则:活血解毒消肿。
    取穴:阿是穴。
    治法:梅花针重叩病变局部至出现稠密出血点,再施以火罐吸附,起罐约吸出5ml血液。病人立即感肿痛减轻,翌日再治疗1次,诸症皆除[3]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荫远.指针烟灸抡救蜂螫暴脱.四川中医,1988;6(11):20
    [2]彭启琼.针灸治疗黄蜂螫伤.上海针灸杂志,1990;9(3):48
    [3]李和等.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蜂螫90例.中国针灸,2000;20(8):496
    [4]冀慧霞等.蜂螫后失语案.  中国针灸  1999;19(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