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百科 > 中医知识 > 中药进补不可太随意
中药进补不可太随意
中医药百科 出自:
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说明早在远古时代,老祖宗就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也因而有“医食同源“之说。而且,中医的起源与西医不一样,中医比较注重人的养生之道,进补因此是华人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深入许多人的生活。因此,不少重视身体健康的人,平时会主动买些中药材来进补。

过与不及都不好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课程主任赵中振博士,去年编写了《香港中药材图鉴》(浸大中医药学院、余仁生出版),并于近日在新加坡推出英文版,此书图文并茂地详列500多种香港常用中药材资料,包括这些天然中药材的来源、特质及成效。

赵中振博士近日到新加坡举行新书发布会,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现代人对中药的误解其实处于两个极端:不是认为中药是万灵丹,能医治百病,就是全然排斥中药,认为中药“不科学”,两者都很不正确。

赵中振博士说,中医中药在综合调理身体方面,很有成效,但是,既然是“药”就不能乱吃,即便是做食疗用的中药,或是补益药,如一般人常吃的西洋参、当归等,也不应随意食用。

一般人其实并不真正知道要怎么吃、怎么补,“随意”吃可能会吃出问题,因为补益类药并不是万灵药,必须因应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虚损程度、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及条件施治,用得恰当,可以治病防病;用得不当,则容易引起反作用。

人们若不了解自己的体质与生理状况盲目进补,过或不及都会不见其利,反见其害。

根据体质来调理

那么,什么是“体质”?

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身体的素质”。在临床上,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密切的关系。

赵中振博士说,一般来说,不同年龄层的人,像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中壮年、老年人,都各有进补方式。但是,现代人由于饮食与生活方式各有差异,即便是同样“生理年龄”的人,也会呈现不同的健康状况,因此,他强调说,决定进补前一定要洽询中医师,让医师依据个人体质等因素,开立处方,并调整药材的剂量。

赵中振博士说,现代人最常见的问题,其实是摄取过多的高热量食物,营养也不均衡。

所谓“营养均衡”,是指该有的营养都有摄取,这些营养有些是在肉类,有些是在蔬菜类内才有,使到身体维持正常的养份,所以若是只摄取肉类或蔬菜类,对正常生理的调节就不足够。因此,进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营养的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