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3·15,转眼之间,2012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这一年的主题确定为"消费与安全"。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至今已有18个年头。18年来,消费者在维权路上,充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每年的3·15,《中国消费者报》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呼吁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今年的3·15,我们与全国各地工商机关、消费者组织携手同唱一首歌。作为消费者,我们的心愿是:关注消费安全,促进和谐消费,希望全社会为消费者构建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好。关注3·15,走进民生,衣食住行,今日让我们共同监督,明日让我们共同期待!

媒体例举八大常见"霸王条款":伴随中国人一生

又到315,消费者的投诉再达高峰。霸王条款是消费者最无可奈何的投诉项目之一。被霸王条款伴随的人生,"从摇篮到坟墓";调查显示,所有受访者都曾遭遇霸王条款。有人可能会疑惑:"商家很少与我们签合同,哪里能看出是"霸王条款""?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它来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行为时时发生。【详细】

央视315晚会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央视315晚会:大企业将上杀猪榜

3月2日,央视315晚会发布了征集令01号"谁对网购负责",网购首当其冲成为最受关注的曝光对象,其后央视315晚会陆续发布了多条征集令,截至到目前为止,央视315晚会已经发布了10条征集令,内容涉及网购、网络宽带、儿童市场、汽车市场、快递等方面。【详细】
截至3月10日,央视3-15晚会根据日前收到的各类线索汇总统计,整理出投诉量排在前十位的消费领域或行业分别是:网络购物、快递 、汽车、食品、宽带网络服务和通讯产品、虚假广告、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服装鞋帽等日用消费品以及家用电器。【详细】
央视每年都有两台晚会备受关注,一台是春晚,另一台就是即将举办的3·15晚会。据今年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和石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虽然如今晚会的主持阵容还未敲定,但记者的调查在半年前就已进行,并采用"全产业链"追踪调查的方式曝光违法黑幕,目标仍将对准那些大企业。【详细】
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详细】

2012年年主题:消费与安全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结合消费者对消费领域问题的反应,中国消费者协会决定将2012这一年的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安全"。【详细】

历年3·15主题(1997年—2011年)

1997年:讲诚信,反欺诈(1997-03-15)
  1998年:为了农村消费者(1998-03-15)
  1999年:安全健康消费(1999-03-15)
  2000年:明明白白消费(2000-03-15)
  2001年:绿色消费(2001-03-15)
  2002年:科学消费(2002-03-15)
  2003年:营造放心消费环境(2003-03-15)
  2004年:诚信·维权(2004-03-15)
  2005年:健康·维权(2005-03-15)
  2006年:消费与环境(2006-03-09)
  2007年:消费和谐(2007-01-10)
  2008年:消费与责任(2008-12-06)
  2009年:消费与发展(2009-02-07)
  2010年:消费与服务(2009-12-28)
  2011年:消费与民生(2011-01-17)
  2012年:消费与安全(2011-12-30)

中消协谈消费投诉:主动维权 保留消费证据

今日,中消协投诉部副主任皮小林、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管晓峰、博士俞露将做客聚焦投诉程序话题,为消费者投诉出谋划策。管晓峰建议,任何消费把小票保留了,以后万一出现什么事情了,有票为证。【详细】

大品牌服装存质量问题 市场"问题服装"接连出现

日前,广州市对市面上销售的儿童服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服装中近一半不达标。随后,杰克琼斯、鸿星尔克等多个知名服装品牌又被长春市工商局查出存在质量问题。记者走访榆林市场后发现,虽然"问题服装"接连出现,但是,不少消费者仍只关注衣服的价格、款式等方面,很少注意到其本身的安全性。【详细】

中国假冒名牌始终盛行

外国人在中国疯狂买假名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英文版《商业蓝皮书》指出,预计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在2011年将增加到1.04亿人,随着中高端消费人群增加,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动力将维持。2015年前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详细】

去年被美国执法人员缴获的假冒商品超过60%来自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技术高超的劳动力,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奢侈品制造基地。来自中国被查封的假货增加了18%,部分原因是通过频繁邮寄进行交易中进行缴获的。 【详细】

广州三元里城中村隐蔽的出租屋里"大有乾坤"——上千件"新款"假名牌提包、钱包,高高堆积至屋顶,这些被坊间称为"超A"的产品,仿造的是巴宝莉(burberry)、纪梵希(Givenchy)等世界一流奢侈品品牌。【详细】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进口奢侈品质量并非件件"过硬"。记者日前获悉,上海检验检疫局去年共对1万批次以上的进口服装及仿真饰品进行了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三成左右。【详细】

服装行业纠结:品牌伪装与大牌捷径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关于"真假洋品牌"争论层出不穷的最佳诠释。类似"达芬奇"的假洋品牌争论,在如今的中国市场比比皆是。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往存在此问题的商家纷纷浮出水面:一方是消费者认为受到欺骗,一方是商家的辩说和抗争。【详细】

服饰市场上还有多少"达芬奇"

"意大利著名品牌"、"品牌源于英国"、"为欧洲皇室订制"……如果在电视上、商店橱窗里或者网络上,看到这样的广告宣传语,你是否会以为这是个国际品牌?有的以服装设计、风格为噱头加上天花乱坠的宣传以及华丽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名牌"。【详细】

问题服装企业应该改变混日子心态

服装质量安全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是社会责任的根本所在,职业道德的底线所在。生产"问题服装"混日子,忽视服装质量安全的问题,就要自食其果。 【详细】

中国消费者协会:2011年全国食品投诉增幅达12.3%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食品投诉39,082件,2010年为34,789件,增幅比例达12.3%,投诉量居前五位。在保健食品方面,共受理投诉6,138件,同比下降22.7%。统计分析显示,在受理的39,082件食品投诉中,2/3的投诉与质量安全有关,其中质量投诉最高。【详细】

关键词:瘦肉精

2011年央视3.15食品安全在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事件曝光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双汇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报道属实,向公众致歉。并已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详细】

关键词:塑化剂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塑化剂(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详细】

关键词: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有媒体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再加工而成。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详细】

关键词:毒豆芽

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详细】

关键词:地沟油

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调查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庞大,并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100倍。【详细】

关键词:速冻食品

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均陷"细菌门",令社会大哗。 【详细】

调查称7成人对中国食品状况无安全感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发布的《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内容显示,基于对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有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超过半数(52.3%)的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详细】

国家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去年,司法机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很大、打击覆盖面广,积极查办、严厉惩治"瘦肉精""地沟油""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详细】

打假还需铲除假冒伪劣滋生土壤

这几年,在打击坑害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上力度越来越大,中国大陆的整个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一两年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包括垄断性行业里的产品、服务质量出现了下降迹象。【详细】

食品安全监管应当"莫须有"

民意、业界、相关部门都在呼吁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过去为什么就禁不了?这就涉及到部分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利益。按道理来说,我们不应该考虑各个利益之争,因为消费者的利益是最主要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当秉持一种"莫须有"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成分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好处,那么判决无需"罪证确凿",宁可失之严格,也不可掉以轻心,13亿人的健康更重要。【详细】

315买房维权:房地产潜规则横行 一不小心被忽悠

在采访中,广州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王月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投诉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去年,广州市工商局和市消委会共受理商品房投诉119宗。"迟交楼、迟出证、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等等,依然是房地产行业投诉的热点问题。"如何维权更有效?律师、业主、专家等纷纷支招,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广开投诉渠道。成功维权的业主以身说法,称维权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向各个职能部门寻找解决方法。【详细】

工商局发布315家居装修提示 装修套餐要理性选择

日前,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针对当前家居装修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投诉热点,发布三方面的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套餐"时一定要理性,事先要问好什么内容包括在套餐内,什么不包括在内,同时还要衡量"套餐"是否符合自己户型特点。提示消费者装修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多了解装修知识,经常去施工现场,或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跟踪检查……【详细】

315物业维权——物业成投诉焦点 关注三大典型纠纷

买了房,怎么来维护自己的业主权益?据近日高院一项有关物业纠纷案例的调查表明,在近2年的物业纠纷中,有超过7成比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公共设施权属、物业管理费用、物业管理合同等几个比较典型方面,比如开发商将会所卖给个人、承诺的物业管理费用免费却不实行等。【详细】

新政策环境下:购买新房易遭受的纠纷

新房的侵权案例莫过于买房遭遇烂尾。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厦门大洋雅苑事件便是一例。许多开发商在网络上倾尽苦水。此外,调控持续,一些新的可能遭遇侵权纠纷的案例也日渐增多,我们已经一一为大家列出来。【详细】

对付房产新政:用你的名字帮我买房

在房产新政出台后不久,便有人想出以他人名义购房,以此规避限购政策的"对策"。近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些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引发的纠纷案件……【详细】

律师提醒:为购房假离婚不可取

由于房产新政的出台,很多人为了少缴税为了能够买房想起了假离婚的主意,甚至部分中介公司也在撺掇客户办理假离婚手续,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焦春伟律师认为假离婚是非常不可取的,理由如下……【详细】

新政下的房产中介:买家卖家两头骗

记者"潜伏"地产中介15日。记者是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出台房市新政,广州紧接着出台"四限"调控政策这一背景下到中介"潜伏"的。我潜伏到"金九银十"期间的房市江湖,去实地探究新政的执行究竟是迅雷还是闷雷。【详细】

315防旅游欺诈:揭秘在线旅游消费七宗罪

 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都离不开打假、维权、消费安全这些核心关键词,旅游业也是如此。随着旅游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旅游产品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山寨、欺诈、诈骗的现象。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旅游市场上的各类山寨、欺诈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此文总结了在线旅游消费的七宗罪,提醒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安全出行。【详细】

旅游消费陷阱多
业内人士曝光三亚宰客内幕

"三亚旅游宰客现象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突出的地方。"在3·15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就旅游消费陷阱采访了旅游百事通重庆分公司总经理盛翔,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三亚。购物、吃饭、自费项目、不良的哥……今年三亚旅游投诉井喷,旅游消费陷阱在三亚全方位体现……【详细】

引发网友关注思辨
少林寺景区陷"摘牌"危机

一条微博引起网友关注。"多年前去少林寺,那里很喧嚣,与禅宗祖庭、佛家清静格格不入。今日得知,2009年开始少林寺已由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入主管理了。难怪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十方禅院要收费,远文化而近功利嘛。当下少林寺已被限期整改,否则5A级牌子要摘下。"【详细】

网友揭香港导游恶行
离团探亲被逼购物6000元

香港导游强迫购物酿成的争执事件接连发生。该名内地旅客欲致电向亲友求助时,却遭领队讹称他使用的储值卡无法在港使用。曾先生说:"那名领队讲了大话,跟他说买储值卡打电话是没有用,最终他(内地旅客)被迫在土瓜湾购物了6,000元,导游才给他于晚上与我见面。"【详细】

出国游遭遇潜规则,67岁老人要多交2000元钱?出行前病倒临时解约,旅行社收20%违约金应不应该?网购低价旅游产品是否靠谱?3·15维权直通车邀请武汉市旅游局质监所所长周俊为市民在旅途中遭遇的问题答疑解惑。【详细】

旅游者有哪些基本权利?

每一名消费者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九大权益。当您作为一名旅游者时,应注意在旅游的始终行使和维护四种权益……【详细】

发生旅游纠纷时有哪些投诉途径?

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各省及主要旅游城市都设立了旅游质监所或质监机构,其职责就是受理并处理好辖区范围内的旅游服务质量投诉案件。消费者在旅行过程中遇到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自己合法权益受损,可以立即前往或去当地旅游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同时,也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