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智库 > 贸易理论
  •        目录 可获得性说的提出 可获得性说(Availability Theory)亦称存在性理论 可获得性说的提出   可获得性说(Availability theory)亦称存在性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J.B.Kravis)1956年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4月号上所发表的题为《可获得性与其对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   克拉
    关键字:可获得
    相关词条:
  •        目录 瑞丁模型概述 相关条目 瑞丁模型概述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史蒂芬·瑞丁(Stephen Redding)1999年发表了题为《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的福利效果》的论文,认为在技术内生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演进的。   瑞丁以从表面上看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却由于具有潜在优势和获
    关键字:模型瑞丁
    相关词条:Y-B模型技术外溢
  •        目录 消费偏好逆转说概述 消费偏好逆转说的佐证 参考文献 消费偏好逆转说概述   维拉范利斯—维尔(Stefan Valavanis—Vail)针对里昂惕夫的发现,提出了各国的消费偏好可能发生“逆转”的推论[1]。维拉范利斯—维尔认为,依照各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判定它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外
    关键字:逆转偏好消费
    相关词条:
  •        目录 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概述 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概述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在对经济现象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些空间经济模型,如贸易模型、工业集聚模型、历史和期望对区域发展影响模型、垄断竞争模型等。这些模型均参考了
    相关词条:
  •        目录 模仿滞后假说概述 模仿滞后假说的内容 模仿滞后假说(Imitation lag hypothesis) 模仿滞后假说概述   模仿滞后假说(Imitation lag hypothesis)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V. Posner)于1961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迁》一文中提出。他以模仿滞后和需求滞后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模型的思想
    关键字:假说滞后模仿
    相关词条:
  •        目录 劳动熟练说概述 参考文献 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 劳动熟练说概述   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
    关键字:熟练劳动
    相关词条:
  •        目录 特定要素模型概述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1] 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1] 参考文献 特定要素模型概述   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主要用于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与李嘉
    关键字:模型要素特定
    相关词条:
  •        目录 H—O修正模型概述 H—O修正模型概述   H—O修正模型于1975年由格鲁贝尔(H.G.Grubel)、劳埃德(P.J.Loyd)建立,初步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由于此模型沿袭了H—O模型的基本内容,仅仅是对H—O模型的某些前提条件做了调整,因此人们称之为H—O修正模型。   按照H—O模型(即赫克谢尔-
    关键字:模型修正H-O
    相关词条:
  •        目录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演进两百年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 相关条目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相关词条:比较优势论
  •        目录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概述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分析 参考文献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Ohlin‘s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概述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的核心理论。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剖出发,通
    相关词条:
总数: 65   页次: 1/7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