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高端访谈 > 访谈|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副行长黄健: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将驶向快车道

访谈|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副行长黄健: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将驶向快车道

生意经 2021-11-09 08:3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及环球企业银行中国区总裁黄健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黄健对中国新能源车前景充满信心,认为这将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
 
  据摩根大通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远远高于政府目标的20%。黄健同时表示:“摩根大通将助力车企创新转型和智慧出行行业的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向快车道
 
  对于新能源车的未来,黄健持乐观态度。他举例称,近期特斯拉的市值突破了一万亿美元,Model3击败燃油车成为欧洲销量冠军。中国国内,9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同比回升148%,渗透率稳定在17%的水平。
 
  “虽然现阶段芯片短缺和电力供应紧张造成了一定的波动,但在中国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再加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势头强劲,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驶向快车道。”
 
  黄健表示,摩根大通证券研究团队在最近的客户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国内投资者预计,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450万辆,高于摩根大通预测的400万辆。
 
  从长远角度来看,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而根据此前政府目标,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20%。因此,黄健表示,“在中国,近几年新能源车将仍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
 
  10年2.5万亿美元助力可持续发展
 
  摩根大通作为一家金融机构,谈到新能源汽车,就不得不提到绿色金融。
 
  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发展绿色金融,最近各国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呼吁大家达成共识。摩根大通认为,金融机构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健表示,在全球范围,摩根大通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倡导者,致力帮助客户在低碳转型中应对挑战。
 
  “去年,摩根大通宣布了一项与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一致的融资承诺,并发布了我们的第一个碳排放目标,涉及三个关键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电力、汽车制造业,推动其低碳转型。2021年4月,又宣布了一项10年期2.5万亿美元的融资目标,希望鼓励并帮助客户推出长期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对于上述计划的实施情况,黄健透露,在中国,摩根大通已经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了总额近180亿美元的绿色、ESG和可持续发展债券。
 
  黄健表示,未来,摩根大通将结合在全球的资源和优势,助力车企的创新转型和智慧出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积极推进本地ESG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摩根大通是中国市场增长见证者
 
  2021年,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这一年也是摩根大通在华展业100周年。目前,摩根大通初步实现了在华业务的全面布局,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
 
  自去年开始,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多项业务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6月18日,摩根大通宣布获得证监会批准,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摩根大通成为首家全资控股中国期货公司的外资银行。
 
  2020年4月3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浦发银行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合资企业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
 
  对于这些进展,黄健表示,摩根大通进入中国100年,经历了中国市场的增长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在中国经济转型当中,过去3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跨国企业走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摩根大通是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对于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黄健表示:“很高兴在中国业务全面发展的时候,能够拿到这块很重要的牌照。从集团层面来讲,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全资控股我们的合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希望能在将来条件合适的时候达成这个目标。”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发挥桥梁作用?黄健认为,摩根大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在全球重要金融市场都有牌照和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当中,作为全球平台的摩根大通一定会是一个重要的桥梁。
 
  展望未来,黄健说:“从长期来看我们的愿景是,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跟产品,都可以在摩根大通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在中国也实现这个愿景,就需要继续搭建多业务、多牌照、多团队的合作平台。”(完)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新能源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