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观察评论 > 破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破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生意经 2021-01-18 08:34:3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一场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寒潮,加剧了不少新能源车主的焦虑。罕见的低温天气,让冬天本就大打折扣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和充电效率更加缩水,充电桩前往往车满为患。为了减少“电动爹”在路上直接“趴窝”的风险,不少车主甚至不敢开空调……
 
  尽管有着疫情冲击和补贴大幅退坡的不利因素,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仍是收获满满的一年。2020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10.9万辆,同比增长3.9%,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首个实现增速由负转正的细分领域。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0万辆。在资本市场,无论美股还是A股,新能源上市车企及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的股票价格都是节节走高,2020年内涨幅最大的超过了1000%。
 
  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车企市值暴增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该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而冬季愈发凸显的“里程焦虑”,这个问题已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目前,新能源主流车型常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难以实现长续航;而可以实现超高能量密度和长续航的固态电池,仍然存在着诸如充放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量产。在动力电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之前,破解“里程焦虑”、护航产业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新基建”上,更具体地说,是落在了充换电网络建设上。
 
  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新基建”提速。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都对充换电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强调,到2025年“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实际上,这也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同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充电模式”和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模式”,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最主流的两种补能模式。应当说,从建设运营成本和补能效率来看,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两种模式在市场上共存互补,互相竞争,共同进步,或许才最符合市场发展逻辑。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上的补贴支持力度反而在加大。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从设施投入、平台运营、电价等方面给予补贴或优惠,以鼓励充换电项目建设。政策优惠向充换电领域倾斜,有利于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充换电良性创新的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拓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例如,北京市计划到2022年新建不少于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约100座换电站。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抓住“新基建”的牛鼻子,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有效破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并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持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新能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