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 人物观点 > 华为蔡英华:以“懂行”的价值循环,创造更大的行业价值

华为蔡英华:以“懂行”的价值循环,创造更大的行业价值

生意经 2020-11-06 13:57:04 来源:经济日报

  今日,华为首届“懂行大会”在苏州举办。会上,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发表题为《懂行的价值循环》主题演讲。蔡英华表示,希望能和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一起,在做深做透行业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路径,以“懂行”的价值循环,创造出更大的行业价值。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华为“懂行大会2020”。今年6月,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正式发布了“懂行?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形象和理念;今天,我们在苏州召开首届“懂行大会”,这不仅代表了华为坚定深耕行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我们的一个呼吁,希望能和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一起,在做深做透行业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路径、创造出更大的行业价值。留意到“懂行”形象符号的朋友们应该看到,那是一个循环,一个“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循环。我认为懂行的核心在于构建高价值的场景化解决方案,随着我们参与到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去,面对的需求也更加复杂和多维,往往不再是简单的ICT需求,还会有业务和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甚至是组织运作模式等方面的诉求。如何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我们发现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打造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闭环过程,所以提出了“三阶理论”,分别是:价值发现、创新使能、持续运营。接下来我就这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价值发现:想要“做大蛋糕”,首要“找准场景”

  想要做大蛋糕,关键是要找准靶心,找准场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需要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基于客户战略性业务,逐层解析出客户的业务场景需求,翻译成“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同时能够广复制”的高价值解决方案。

  当前绝大多数情况,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在ICT建设阶段才会参与客户的项目,或者是在客户已经完成一道内部转换,从ICT战略直接翻译成了“技术需求”以后,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才会去响应需求。这样一来,只能做到在ICT特定领域帮助客户进行延长线的有限创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ICT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业务转型的关键动力,原来被动“响应技术需求”的模式,就已经不够用了,而是要主动地和业务需求拥抱。要实现这一转变,我认为需要做到3点:

  “做早”:提前投入,no PO,no Work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在客户的规划阶段就要参与,为客户战略决策从自身专业视角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做深”:持续加深对业务的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识别利用数字化能力推动变革的领域;

  “做准”:准确找到普适性强、能够广复制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识别出数字化能力具体怎样为客户业务创造价值。

  很多行业合作伙伴,特别是咨询伙伴,在行业深耕多年,对行业业务的发展趋势、客户业务的关键诉求都有很深的理解。而华为在技术领域的积累,能够与合作伙伴可以形成能力互补,“拼”出面向客户的能力全集。华为与咨询伙伴在发现并持续创新客户价值的过程中,将通过三类能力互补协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打开更大的合作空间:在咨询能力的彼此协同上,未来华为主导的ICT技术咨询项目,将分享咨询机会,把咨询伙伴角色前移,协同多元咨询能力,共同面向客户;华为会在ICT技术能力上予以落地支撑。

  在深入客户业务场景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华为云的使能平台,支持咨询伙伴将实践的知识进行沉淀,这是持续参与到客户的应用开发创新的前提;

  基于持续的咨询、应用开发服务合作及项目实践,与咨询伙伴一起构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支撑能力,实现从咨询到运营的持续闭环。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是华为和融创中国(东南区域)未来社区项目中的合作,这个项目是“一揽子工程”,是围绕未来社区的智慧平台,涉及到从平台的规划设计、到试点开发实施等近乎全面的工作。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以后,我们认为在规划设计部分,很多内容更适合我们的伙伴,比如商业模式研究,运营模式设计等等环节。我们把这个千万级的项目和合作伙伴分享,合作交付。在试点开发实施环节,华为提供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相应的开发环境;伙伴则基于平台环境,完成了全部试点开发内容。这样的合作模式并不在少数,能力互补,提升客户满意度;其次,使华为和合作伙伴之间都更加了解彼此的能力边界,提升信任度,为从项目合作到战略合作打下基础。

   创新使能:坚持“云优先”,以平台赋能应用创新

  3年前,我们提倡基于客户业务需求、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时候,同步提出了“云优先”,这是基于我们对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运营一定基于云化提供服务的判断,这也将彻底改变传统解决方案打造的方式。

  之前,我们在相对固定的场景和需求中,“按部就班”地做方案。大家在华为ICT基础设施上进行应用开发,更多时候,我们进行的是联合验证,以方案性能、效率最优为目标。

  随着客户业务场景的需求变得愈加复杂,客户的创新诉求也愈发迫切。将华为在应用开发、数据、AI等方面的能力,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与伙伴的开发的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能力紧密衔接,高效赋能,快速部署,进而加速客户业务创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转化的目标是也从“能用”升级为“好用”。

  这3个平台是华为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伙伴,让伙伴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简单的开发行业应用。

  应用使能平台:积累大量行业应用的数字资产,伙伴可以以非常简单的编排模式,替代过去的一行一行敲代码的开发模式,降低了代码开发量,沉淀的模块可被调用,让应用开发有更高的起点;

  数据使能平台:将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重在使能数据治理和运营;

  AI使能平台:目的是降低AI开发门槛,加速AI行业落地。针对AI应用提供数据、模型、计算等方面的使能服务,模型训练速度提升10倍以上。

  去年华为与苏州张家港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县域智慧城市标杆。国泰新点是这个项目中华为的合作伙伴之一,基于华为云提供的应用使能力,开发智慧城市应用,一改过去代码定制开发的交付模式,直接使用应用编排工具,通过大量配置编排和极少量的代码工作,就完成了商业应用的构建,开发效率提升了40%。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商业软件中的大部分模块,都可以沉淀成为行业资产,在其他商业软件上移植复用。这应该是“使能模式”与“验证模式”的最大区别,也是三大使能平台对伙伴的重要价值。

  持续运营:以专业来运营,给方案以生命

  解决方案的打造只是第一步,持续的运营创新,在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运营系统化运作,是指有固定的组织、以云为承载,持续迭代、持续获取收益。对应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从验证模式转变为使能模式,在实施交付阶段,也需要从传统线性的,有起点有终点的交付模式,转变为有起点也许无终点的运营模式。因为“交付式”服务仅仅关注已有设备及方案的交付运维等,是在有限范围内的业务延续,这是不够的。运营需要多样化的综合能力,这显然不是华为一家所能完成的。华为会持续地构建、提供统一开放的运营平台,目前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已经聚集了130+CSSP合作伙伴以及1300+ISV合作伙伴,这些不仅是华为的资源,更是我们平台上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的资源,只有开放、协同,才能够将能力资产有效变现,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是我们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智慧校园项目。项目伊始,我们和伙伴基于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角度,整体规划了项目端到端集成实施、数据集中治理,以及信息化管理及运营能力建设,构建了能够支持未来“智慧校园”实现持续创新的运营体系。项目一期,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100个应用,上线到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并通过统一入口的管理,让网页,手机等多个终端都可以方便使用;项目二期,通过运营平台持续进行数据集成、资源管理等进一步运营工作,不断驱动大学的管理服务流程和治理模式升级迭代;孵化出更多的校园场景化应用,提升师生服务体验和管理效能。

  在上海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我们和伙伴共同构建的运营体系和能力,让学校在校园防疫、大型活动保障等重点事件中实现了“敏捷反应,敏捷管理,敏捷迭代”的实际效果,并不断地进行新的业务创新。

  生态懂行:智能世界加速到来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懂行的价值循环,今天我讲的只是蜻蜓点水。但我可以非常确定的是:

  懂行业:从响应技术需求到契合业务战略,保持对行业理解的敬畏之心,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以专业的态度做好ICT和客户业务战略的匹配;

  云优先:从验证模式到使能模式,打破急功近利的心态,通过云化服务使能,才能够将方案在开发、部署和运营中持续地优化、适配;

  强运营:从交付式到运营式,开放统一的运营平台,去“中心化”的资源共享和灵活调用是协同的基础,才能够将能力在供需链条中快速流转,实现价值变现。

  “懂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们将坚持对行业的敬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和我们的伙伴们紧密合作,共同创造更大的数字化转型价值。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

相关报道
文章关键字: 华为 蔡英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经"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经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经"。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