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华大基因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发行价13.64元,首日上涨44%,收于19.64元,总市值78.58亿元。
华大基因本次IPO原计划发行4010万股,募集资金17.32亿元。实际发行结果为,发行数量仍为4010万股,而实际募集资金仅5.5亿元,远低于预期。
作为中国基因测序的行业龙头之一,市场对华大基因的股价普遍给出了较高的估计,给出的合理价格区间在50元至100元之间。西南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可享受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17年60-8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市值区间为258-344亿元,股价区间为70.8-94.4元。申万宏源认为,华大基因2017年合理估值区间75-80倍,对应公司合理价格区间为81元-86元。国信证券认为,认为华大基因的合理价在50元左右。即便按以上最低的估计50元,华大基因也至少还有十个涨停板。
投资机构仍浮亏汪健承诺五年不减持
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概念的明星企业,曾是投资机构必争的项目。其上市之前的四轮融资一共吸引了40多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包括深创投、松禾、红杉等知名机构。
2015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的前身华大医学进行了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当时的估值高达191亿元,远远高于发行价的水平,出现了数倍的估值倒挂现象。因此华大基因的后市表现将非常关键。
如果华大基因拉出十个涨停板,达到国信证券预计的50元左右的价位,华大基因的市值将能达到200亿元,考虑到股份稀释因素,最后一轮的投资机构仍无法摆脱浮亏的尴尬境地。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持有上市公司32.51%的股份,他在上市仪式上演讲时承诺,至少五年内个人不减持华大股票,华大将继续做好长线投入,不急于近期短平快。他表示:“我都不减持了,还不赶快跟我来?”
近三年业绩增长明显
华大基因的成长性相当突出,近三年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7年第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9%;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650.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2%。
华大基因近三年的业绩如下:
华大基因有两大主要收入来源,一是无创产前诊断,2016年7亿元,毛利占比达70%,是最主要盈利来源;二是基础科研服务,2016年收入3.29亿,占比19.4%。
无创产前诊断是基因测序行业目前最为重要的应用,华大基因在这一市场上占据了30-40%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基因检测行业龙头和产业领跑者。随着无创产前诊断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华大基因在这一板块的收入也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汪建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华大基因在深圳,在黔西南,新乡长垣,重庆渝北,安徽阜阳及青岛威海等地的政府配合下,以低成本的方式对各地区的产妇进行无创产前全覆盖检测,以上城市都有望在今年率先杜绝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华大已累计完成了200多万例无创产前检测,检出了1.5万多“唐氏胎儿”,准确率在99%以上。
华大基因也在谋求向基因测序的行业上下游拓展,尤其是技术附加值最高的测序仪和试剂产业。2013年华大控股以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美国基因测序仪厂商Complete Genomics。Complete Genomics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2016年底总资产9.8亿元,该年净利润达1.4亿元。收购Complete Genomics让华大具备了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是华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过,需要指出的是Complete Genomics目前并不在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控制体系内。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搭建基因数据储存和处理平台,打造数据解读能力,在未来实现肿瘤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应用,构建一体化测序平台。
汪健提出了“以基因为核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口号,并提出这个口号要在员工、投资合伙人中实施。所谓“三大纪律”是指,保证生优病少,坚决防控出生缺陷,防控心脑血管病,防控和早诊早治肿瘤;“八项注意”则是要两质永葆、健康长寿。